在临县辛家塔村中秋节的“团圆宴”上确实看到了,也品到不少乡愁。
依着斜坡,就地而席的村民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的演员,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是新世纪初农村人对进村文艺演出最直接表达的一种场景,也是大多数农村人的记忆;端起一碗面,调料少不了辣椒酱和老陈醋,然后几个人围在一起,就地而坐,有说有笑地吃着,这是沿黄一带老农人的饮食习惯,也是农村人忘不了的乡愁;农村有热闹的地方就有地摊、流动摊,这些人长年累月跑庙会、赶集赶会,在农村人看来这是市场,但更有抹不去的乡愁记忆。
辛家塔村村民与其说是在搞一场盛大的“团圆宴”,不如说是在一起找儿时的味道,在寻找农村正在消失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情感。乡愁关乎着山河故人,她在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心底的最柔处;乡愁,更是一种动力。让无数归乡人带着豪情壮志,加入了建设家乡、农村建设的行列,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愁里装着的风物和人情,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须守住这种灵魂,让这样的魂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中有味有蕴,有味有为,要把乡愁中最原始的美好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少一些大拆大建,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篇一律,多留一些乡土味道。
说白了,留住乡愁就是让乡村回归,回归一种淳朴的生活方式,回归浓厚的情感以及丰富内涵的农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