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辛家塔村“团圆宴”开席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在吕梁山区,有一道宴席叫“烩菜河捞面”,客人谁来谁坐,随吃随走。这样的“流水席”延续着吕梁山区几代人的乡愁。

9月17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一大早,临县玉萍乡辛家塔村村委会大院饭菜飘香、人山人海。从村里走出去的四五百人陆陆续续赶回村里,参加村里组织的“团圆席”。

村委会大院的红白理事厅早就被拾掇了出来,摆满了餐桌。村委会办公场所对面齐刷刷一排房子内,硬生生地摆放着三十几张桌子。从县城请回来的大师傅和服务员们早早就忙了起来,剁肉切菜、架灶备餐、洗漱整理,各有分工、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一大早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新鲜的猪肉、香葱、粉条,料绝对够足。大家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清洗食材、有人负责布置场地。”辛家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辛平平介绍说。

辛家塔村位于玉萍乡政府以东方向,距离县城20公里,全村共有282户817人,常住人口为192人。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里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口走了出去,创业打拼,定居在了县城、市区、省城以及其他地方。但是在每年的春节、村里的庙会等重要节日,大家都会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回村相聚。

在曾经自己生长过、居住过、生活过的家门口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团圆席”,与承载着几代人成长记忆的深山小村再次相聚,与原来相处过几十年的街坊邻友再次相见,村民们一见面不是简简单单的寒暄,而是语重心长地叙旧。“中秋佳节本就是团聚的日子,我们这样的团聚已经组织好几个年头了,大部分人都会在中秋这一天携老带小回村团聚。”辛平平说。

晌午饭是“烩菜河捞面”,这也是村民们回村最思念的饭菜。每人一大碗河捞面,调料少不了当地的辣酱和老陈醋,再配上西红柿鸡蛋和肉臊子,大家吃得有味起劲。“就是这个味儿,还得来一大碗。”姜福平是临县农经局的退休老干部,现居住在离石,是地地道道的辛家塔人,开饭时,他是第一波端起饭碗的人。“就是这个味,又找到儿时的味道!”

姜福平还是吕梁市老年大学秧歌班班长,当天,他还组织来自离石区的文艺志愿服务队进村演出。晌午饭过后,村民们或相互搀扶、或勾肩搭背、或胳膊相挎,三个一伙,五个一群,自发来到村里的剧场看演出。

11点半演出准时开场。剧场侧对面的斜坡上,附近的村民拿着马扎和小凳子顺坡坐了下来。剧场场院内背光的地方也挤满了人。随着开场舞腰鼓舞《开门红》的激情上演,在场的人仿佛沉浸在儿时在村里的时光。“村里人看戏总是席地而坐,大家有说有笑,看着戏里人,自己也是戏里人,这是记忆,也是乡愁。”姜福平一边忙活着和文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介绍村里的情况,一边还不时与儿时的小伙伴们打招呼。演出节目都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有男女合唱、二人台、女声独唱、戏曲表演、器乐合奏,更有传统剧目小花戏、秧歌对唱、三句半、临县道情、临县特色秧歌等,场下的村民细品着,低声细语地交谈着,好一派祥和团圆的景象。

节目整整演了三个小时。“开席了,大家自己找座位。”两点半左右的样子,不等演出完毕,群众散场,红白理事厅那边就张罗着开席。

随着一碟碟美味的菜肴出炉,大家围坐一桌,边吃边聊。村“两委”的干部和从村里走出去的党员干部、企业老板深入村民当中,叙家常,问冷暖,有的还帮助个别老人们给远在外地没能赶回来团圆的孩子拨打视频电话,在网络的那头实现“云团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绘制成了一幅幅和谐、和睦、团圆的中秋美景。

“馋猫,等一会儿再吃!”美味的空心月饼让靠墙边一桌上的一个四五岁小朋友好奇。小孩用绵软的小手抠下一小块月饼塞进嘴里,贪吃的小模样引得大家一阵笑声。每一位到场的村民都可以领到一份月饼,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把这份月饼装进口袋,不愿意掰开咬开,都想着要留着回家吃。“谢谢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这样的活动,为我们这些老年人做了件好事。”今年77岁的辛继庆老人深有感触地说,而且现场为“团圆席”写下了“中秋快乐”四个大字。

辛继庆老人口中的年轻人说的是从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辛明和辛伟奇。今年60岁的辛明外出创业多年,经营石子厂、搅拌站,以及酒店等产业,多年来先后为村里修路、护路,修建文化广场,连续16年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白面、大米、食用油等;辛伟奇今年才42岁,是从辛家塔村走出去的典型的年轻企业家,从2020年就组织村民在中秋节当天聚餐,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

辛家塔村是纯农业村,近年来通过采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推动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扶持种植业和养殖业,营造经济林等,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人员,以及通过考学、自身打拼外出生活工作创业的村民们不忘村里发展,多方面、多渠道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团圆席”上,十几年前在村里驻村下乡的代表人员也赶了回来,除了见证这一时刻,也在“团圆”中寻找那一丝正在慢慢消逝的乡愁。

村口响起了鞭炮声,现场一片喜庆、热闹的景象。村民们用最传统、纯朴的方式,团聚在一起诉说过往,畅谈未来。一锅热气腾腾的大烩菜,一大碗刚刚从大锅里盛上的饭菜被端上了桌子。一桌简单的宴席大家吃得香吃得暖,村民们边吃边聊,整个小山村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开席,为乡愁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