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广告

中阳县

抢抓造林“黄金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讯 (记者 刘少伟) 秋后的吕梁山,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处处浸染着金秋的韵味。近日,中阳县枝柯镇、下枣林乡等地的山丘和谷地,变得热闹非凡,有运送树苗、浇水灌溉的车辆,还有忙着植树的人群,伴随着山风的轻拂,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充满活力的秋日图景。

这是中阳县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依托,抢抓秋季造林的黄金时节,将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滚滚绿涛,郁郁葱葱,凝聚着中阳人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汗水。从2012年起,中阳县就实现了宜林荒山全部绿化,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56.6%,位居全省第二,是我市首个获得省政府命名的“林业生态县”。今年该县抓住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被列为全市20件大事要事的机遇,投资1.15亿余元,在全县6个乡镇,51个村(居)委,11万余亩土地上,因地制宜实施了低效林改造、珍稀物种(金钱豹)栖息地保护等项目工程,力争在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为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这次低效林改造项目中,我们将生态林由经济价值较低的刺槐变为侧柏、油松,增值又增绿。核桃树通过嫁接优良品种‘礼品’等型号,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增加群众的收入,实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赢。”中阳县经济林中心主任杜凤山介绍。

自秋季开工以来,中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建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由林草局牵头,会同统计、发改、项目办、监理等相关单位,对项目的施工全程跟踪,循环监管核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督办、跟踪整改,确保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推进。同时,通过设立项目热线电话等方式,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对合理诉求进行积极回应和处理,增进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山水项目建设任务。”中阳县副县长任海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