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爱我吕梁

(代开栏语)

□ 李牧

《爱我吕梁》今日开栏。

黄河岸边,有块热土,因吕梁山纵贯全境,故得名吕梁。吕者,“脊”也;吕梁山者,骨脊山也。“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相传,大禹就是从骨脊山开始,遍行天下,终于将洪水驯服,令百川归海。

吕梁有史记载的最早建置,始于春秋,历朝历代,均设重镇。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石器时代始,遍历各个历史时期,均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文物古迹6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4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50处。

吕梁历代名人荟萃,英雄辈出,在历史的天空下,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古有武则天、郭子仪、宋之问、狄青、于成龙、孙嘉淦……文韬武略,各擅胜场。一部《吕梁英雄传》,写尽了吕梁人的忠诚和奉献,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锻造了吕梁精神。

吕梁人勤劳善良、勇敢坚韧、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创作了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生生不息,代有传承:汾酒酿制、孝义皮影、中阳剪纸、临县秧歌、柳林盘子、岚县面塑……至今推陈出新,犹令人喜闻乐道。

家中有宝,自然要晒一晒。所以,本报推出栏目《爱我吕梁》,本意就是要将吕梁之大美广而告之。举凡吕梁之文艺文化、文创文旅、文明建设、人文地理、风景名胜、文化传承等等方面的内容,本栏目均虚位以待,时时为大家留一席之地。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吕梁人来说,这种爱深植内心,热烈永恒。无论我们漂泊于何处,无论我们得志于何方,家乡,永远是我们的福地;吕梁,永远是我们的归宿。

欢迎大家前来,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