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国企工会肩负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国企工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以党建引领工会建设,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国企深化改革、实现现代化治理的关键课题。
一、党建带工建是国企工会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国企工会工作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国企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稳工会工作方向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政治领导为工会工作提供了根本方向,确保工会工作始终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向党组织定期汇报工作机制,将工会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整体规划,形成党对工会工作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的格局。例如,国企党委可通过专题研究工会工作、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等方式,确保工会工作始终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展开。
(二)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职工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国有企业工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开展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工会组织需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主动回应职工关切,化解思想矛盾,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深化理论实践结合,推动制度创新
党建带工建不是简单的“以党代工”,而是要通过党建优势转化为工会工作效能。国企工会需将党的群众路线融入日常工作,完善民主管理、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确保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渠道畅通。例如,将工会工作与企业党建考核体系挂钩,推动工会干部由“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形成党建与工建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闭环机制。
二、国企工会建设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政治引领作用有待强化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国企工会组织呈现出政治属性淡化的发展倾向,突出表现为政治引领功能与企业服务职能的结构性失衡。实践中过度聚焦福利保障、文体活动等事务性工作,在意识形态引导、职工思想建设等政治核心功能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种职能偏移导致工会组织难以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作用,在应对社会思潮多元化挑战时缺乏政治定力。
(二)传统运行模式亟待突破
当前工会工作显现出三重局限:其一是组织架构行政化,干部选任过度依赖行政任命机制,导致基层工会产生官僚化倾向;其二是服务供给被动化,工作模式停留于需求响应层面,缺乏主动调研和前瞻性服务设计;其三是活动形态同质化,传统服务形式与青年职工群体数字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征形成明显代际差异。这种传统运行惯性严重制约了工会组织的时代适应性。
(三)制度协同机制尚需完善
从治理体系维度观察,工会参与企业治理存在双重制度障碍:一方面,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参与机制形式化运作问题突出,职工权益表达渠道存在制度性梗阻;另一方面,工会与党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边界模糊,出现职能交叉与资源错配现象,导致企业治理体系难以形成制度合力。这种制度衔接的断层直接影响着工会治理效能的释放。
三、党建带工建的核心路径: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推动国企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需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职工需求、企业发展和时代要求,构建“政治引领、组织赋能、服务提质、创新驱动”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
(一) 政治引领:筑牢工会工作的“根”与“魂”
国企工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工会领导班子,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骨干担任工会负责人。二是深化工会组织与党组织的联动机制,推动工会干部列席党委会议、参与重大决策,确保工会工作与企业战略目标深度融合。三是强化政治监督,通过党内监督与职工民主监督相结合,防范工会工作偏离正确方向。
(二) 组织赋能:夯实工会基层基础
工会组织的活力在于基层。国企工会需以“党建+工建”为抓手,推动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双提升。一是优化工会组织架构,在车间、班组等一线单元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工会联络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二是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通过定期培训、交流轮岗等方式,提升工会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服务能力。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职工带头参与工会活动,形成“党员引领职工、职工带动群众”的良性循环。
(三) 服务提质:增强职工获得感与幸福感
工会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职工。国企工会需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精准化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通过集体协商、法律援助等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关注新业态职工、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二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依托党建阵地建设职工之家、文体活动中心等平台,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三是创新服务手段,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打造“互联网+工会”服务模式,提升工会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驱动:激发工会工作内生动力
新时代国企工会工作需突破传统思维,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一是推动工会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围绕企业技术攻关、降本增效等任务,组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探索工会参与企业治理的新模式,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发挥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加强工会理论研究,总结党建带工建的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四、党建带工建的实践价值:推动国企治理现代化
党建带工建不仅是工会工作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更是国企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通过党建带工建能够有效协调劳动关系,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例如,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薪酬改革、岗位调整等事项中,工会可依托党组织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形成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党建带工建,国企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工会组织通过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师徒结对”等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三)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国企工会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职工参与公益服务、技能竞赛和文化活动,展现企业责任担当与职工精神风貌。工会可联合社区开展扶贫助困、环保宣传等志愿行动,增强社会认同感;搭建职工技能创新平台,以技术成果服务社会需求;建立职工关爱机制,传递人文关怀,塑造和谐企业形象。同时利用新媒体宣传劳模事迹和企业贡献,扩大正面影响力,使工会成为国企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美誉度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结语
以党建带工建推动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唯有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会工作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才能更好凝聚职工力量、服务企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兴盛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