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段村,文笔塔下墨香萦绕,狐突庙前礼乐悠扬。5月7日,正值一年一度的四月初十古节,在千年教子文化的浸润中拉开帷幕。而在熙攘的人群之外,一支由国网交城县供电公司派出的驻村工作队,正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传承”的真谛。他们以电力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古节的华彩背后书写着“光明守护”与“民生服务”的乡村振兴新篇。
五一假期的尾声,当许多人仍在享受闲暇时,段村的街巷已活跃着电力“蓝盔”的身影。驻村三人主动放弃休假,联合段村村委会启动“电力护航古节”专项行动。村主街20余处老旧线路排查、百余米老化导线更换、5套配电箱防护装置加装——数字背后,是他们对细节的极致苛求。文笔塔下的“开笔礼”舞台需电力保障,他们反复调试电压稳定性;文化广场的灯光布景需负荷测试,他们逐点校准电流参数。针对古节期间用电高峰特点,他们提前走访重点场所,对餐饮摊位、民俗展区等用电设备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每个环节安全可靠。
古节当日,一支特殊的“电力保障突击队”引人注目。队长武子博以党员担当统筹全局,老将郭小兵凭三十年经验预判风险,转业军人靳园园则以“使命必达”的信念投入保障。“三班倒”巡检、两小时一次线路测温、应急工具包不离身——军人的纪律性被转化为保电的精准度。当“商贾礼”展演因临时灯光增容导致线路过载时,老将郭小兵10分钟内完成负荷切换,故障消弭于无形。村民感慨:“这些‘电力哨兵’,比狐突庙的铜铃还警醒!”
狐突“忠教两全”的典故,恰似电力帮扶的当代注脚。三人深知,真正的帮扶不仅是“保障一时用电”,更要“服务一方百姓”。过去一年,他们为段村孤寡老人义务检修室内线路,消除安全隐患20余处;协助村委会建立电力便民服务点,定期开展安全用电宣传。靳园园在“状元礼”展演前动情道:“从保家卫国到守护灯火,变的只是战场,不变的是‘为民而战’的初心。”这种坚守,正是对“教子文化”最朴实的践行。
灯火传情共筑乡村梦想。当古节的灯笼渐次熄灭,段村的夜晚却更加温暖。村民送来的绿豆汤尚有余温,孩童帮忙递工具的身影犹在眼前。这支电力驻村工作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服务,是让安全在电流中传递,让温暖在灯光下流淌。正如文笔塔的朱笔点染千年文脉,他们用绝缘棒勾勒着乡村振兴的电路图——电流终会衰减,但为民服务的信号永不掉线。 (靳园园 毋笑蓉 武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