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生命线”,既是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核心抓手,也是确保企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根本保障。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如何筑牢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引领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以党的领导为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灵魂。首先,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格局。其次,要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在重大决策、干部选拔、文化建设等环节中体现政治导向,确保党的理论和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最后,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的辐射效应,增强全体职工的政治认同感和行动自觉性。
二、深化认识,提升站位,深刻把握思政工作的“生命线”意义
政治属性的核心要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思政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国企全面领导、确保国企姓“党”的根本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保障:在深化国企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碰撞激烈,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强大的思政工作是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鼓舞士气,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凝聚改革发展合力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激发内生动力的源泉:国企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竞争力。思政工作着眼于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是提升员工思想觉悟、责任担当和企业文化认同感的关键途径,能够有效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干事创业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创新内容形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与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职工的需求,必须与时俱进推进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在内容上,要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企业实际,将党的理论与企业发展目标、职工成长紧密结合。例如,通过解读“新发展理念”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动职工权益保障,让理论教育具象化为职工可感知、可参与的具体实践。在形式上,需突破单向灌输的局限,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例如,运用微党课、短视频等载体,将理论转化为生动故事;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劳模事迹分享等活动,激发职工的情感共鸣。此外,还需注重数字化转型,利用企业微信、学习强国等平台构建线上学习阵地,借助大数据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的思想引导。
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存在政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注重从青年骨干、技术能手、基层管理者中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充实政工队伍。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党的理论、心理学、管理学等专题培训,提升政工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务能力;建立跨部门轮岗交流制度,帮助其深入理解企业运营全貌,增强工作针对性。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荣誉表彰与职业晋升机会,激发队伍活力。同时,探索“全员思政”模式,鼓励业务骨干、技术专家参与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五、融入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同频共振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跳出“就思想谈思想”的窠臼,深度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一方面,要立足企业发展愿景塑造共同价值观。通过将“国之大者”与企业使命相结合,引导职工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和国企担当,例如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国家重大任务中找准定位,增强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要聚焦职工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将思想引导与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现实需求挂钩,建立常态化的职工诉求反馈机制,通过设立“职工信箱”、开展“领导接待日”等活动,及时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此外,还需注重文化载体的创新。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品牌,如设立“工匠讲堂”、编纂企业发展史、创作企业文化歌曲等,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六、精准施策,提升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紧扣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特别是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科学理论指引方向,解决“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聚焦中心任务:紧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目标愿景宣讲,使思政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立足员工需求:关注职工思想困惑、利益诉求和成长发展,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获得感和归属感。关注年轻职工群体的思想特点和价值观塑造。
七、健全制度保障,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制度是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分工、流程规范、评价指标等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要强化考核评估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建考核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职工满意度调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等工具,科学评估工作成效。再次,要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八、结语
筑牢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系统推进的工程。新时代的国有企业既要坚守“根”和“魂”,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也要勇当“闯”和“创”的先锋,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工作难题。唯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战略、职工成长、文化生态深度融合,才能激活内生动力,使这条“生命线”始终焕发蓬勃生机,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