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离石区气温高达35℃。街道行人稀少,知了嘶鸣焦灼。离石区家电维修工李建军刚结束上一单,汗水浸透的工服还未干透,手机又响了——76岁的王奶奶家吊灯“罢工”了。他二话不说,扛起沉甸甸的工具箱,快步走进电梯间。热浪在狭窄空间里翻滚,每一口呼吸都带着灼烧感,他按下楼梯按钮,电梯缓缓上升。短暂的路程中,他抹去额头的汗,心里盘算着:“老人独居,没灯可不行,得赶紧修好。”
推开房门,一股混合着饭菜余温的热气扑面而来。王奶奶摇着蒲扇坐在藤椅上,眉头紧锁:“建军啊,灯坏了晚上看不见可咋办?” 李建军放下工具箱,抹了把汗笑道:“您别急,交给我,保准一小会儿就让这灯亮堂堂的!”他利落地展开人字梯,仰头检查灯座。老式水晶吊灯结构复杂,他一手稳稳托住灯罩,一手用螺丝刀轻旋锈蚀的接口,黝黑的手臂在高温下绷出沉稳的弧度,指关节因用力微微发白。“线头老化,天热易短路,我给您换条耐高温的!”他边说边抽出新线,指尖如绣花般穿梭铜丝。王奶奶端来凉茶:“建军,忙一会儿了,喝口茶歇歇吧!”他专注摆手:“梯子上喝水危险,修完再喝。”
十分钟后,“咔哒”一声,修好后灯光重新亮起,柔和的光晕洒满客厅。王奶奶乐得直拍手,李建军却没停——他瞥见厨房松动的插座,又蹲下身加固。“这插座万一打火可不得了。”随后,他又指着墙角的电器继续叮嘱,声音沙哑却坚定,“天热电器负荷大,您记得开窗通风,安全第一。”
回程摩托车上,热风扑面,李建军灌下整瓶矿泉水,喉咙的干涩稍缓。手机又响起新订单提示——今天第七单了。他抹去眼角的汗渍,笑道:“夏天就是家电‘中暑’季,空调、灯具、冰箱都闹脾气。”从业二十多年,他手机24小时开机,工具箱里常备藿香正气水和备用零件。对他而言,这份责任比高温更灼热,却甘之如饴。
夕阳为离石区的楼宇镀上金边,李建军的身影汇入车流,后视镜里映出他疲惫却满足的笑。当夜幕降临,李建军又奔赴下一站,他的脚步从未停歇,因为每一盏亮起的灯,都在诉说同一个故事:酷暑无情,人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