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战斗在反扫荡斗争中的基层干部

该档案由兴县档案馆提供,档号为:1-1-17。

在兴县档案馆珍藏的晋绥永久档案中,档号为1-1-17的档案静静地诉说着1942年春天的故事。这份题为“兴县1942年春季反扫荡工作总结”的文件中,记载了十位看似平凡却闪耀着光芒的基层干部事迹。这些文字穿越八十余年的时光,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里基层干部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坚如磐石的信念和信仰。

如曹家坡村长关聚秀,敌在该村驻过五次,路过十二次。他始终坚持工作并经常到各自然村督促检查工作。在战争中召开过三次干部会,批评斗争不积极工作的干部。当敌初开始到时,特务团有二十多伤兵运到该村时,他迅速分配干部(因该村是大路口)到各自然村动员群众,没有一个钟头就抬走了。可是敌人随后没有半小时就到该村了,结果没损失一个伤兵。

如大平头闾长贺全喜,敌人由哥桃沟来到该村,被敌扣着要他引路,经石门镇到田家会去,当时他想如走段家湾村,那村正轮训干部,不能去,如经石门镇有区公所住着,于是引敌向北绕十八盘山,敌发觉以刺刀刺伤,但他回来见到干部与群众表示很光荣。

如下会村武委会主任刘雄武,将在刘家湾作战的三个伤兵连夜背了三次送到石楼圪台村掩护起来。

这些档案记录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基层干部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坚守岗位、保护同志。他们或许鲜有载入史册的壮举,但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与牺牲,汇聚成了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力量。他们,是晋绥边区抗战历史的缩影。翻开这些泛黄的纸页,仿佛能看到他们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敌人的刺刀下,目光坚毅,抱着必死的决心,用胸膛护着抗日健儿。

在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时期,这些基层干部用智慧和勇气编织着无形的保护网。关聚秀在敌情频仍中坚持工作,面对突来的伤兵转移,展现惊人的组织力,化险为夷;贺全喜在刺刀胁迫下,宁愿受伤也要误导敌人,保护干部安全;刘雄武不惧辛劳,连夜背负伤员转移,用行动扛起责任。他们就像星星之火,在黑暗的岁月里点燃希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他们的故事诉说着一个朴素道理: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宏大的宣言,而在于发动起来的民众。吕梁英雄不仅仅是艰苦斗争中执着坚守阵地的战士,还有无数用肩膀扛起救国重任的基层干部。这些看似微小的光点,最终汇聚在一起,照亮了黑暗,也熔铸了胜利的基石。档案中的文字虽已泛黄,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却如同永恒的炬火,穿越时空,依然闪烁。

吕梁市档案馆 兴县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