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呼锦涛

热浪中前行的“城市摆渡人”

□ 本报记者 刘丽霞

今年29岁的呼锦涛是吕梁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四分公司的一名公交车驾驶员,这是他工作的第五个年头。

上午9点半,太阳如同烧红的烙铁般高高悬在上空,呼锦涛已经到达公交总站108路公交车前。拉开车门,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仪表盘上的温度计显示着醒目的数字:38℃。“这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他嘟囔道,便迅速按下空调启动键,但驾驶室的降温需要时间,他开始了例行的准备工作:去办公区在派车交接表上签字,核对公交车趟次及里程统计表,检查车辆状况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却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有序运转的重要环节。

距离发车还有半个小时,呼锦涛提起水桶和抹布,在水龙头下接满清水,弯下腰,从车头到车尾,仔细擦拭着每一处灰尘。阳光直射在脸上,晃得他睁不开眼睛,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蓝色的工作服后背已经湿透。“这么热的天,乘客更需要一个既干净又凉快的乘车环境。”呼锦涛直起身子,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焕然一新的公交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08路公交车共有13个班次,每18分钟发车一趟,每趟有66个站牌,而他需要每天按时间点来回跑四趟。对于呼锦涛来说,正午时分是最难熬的,驾驶座成了名副其实的“热锅”。虽然车厢内的空调努力运转,但驾驶座的特殊位置让司机们不得不直面阳光的暴晒。等红灯间隙,呼锦涛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快速瞥了眼计时器——还有58秒。他动作麻利地从扶手旁取下水杯,仰头灌下几大口水,余光扫到红灯还剩39秒,他赶紧拧紧杯盖,用袖口胡乱抹了把嘴。“中午的时候感觉又饿又晒,有时候一趟车跑完就已经下午一两点了。”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没法按时吃午饭。当然,为了防止犯困,他随身携带了一支清凉油,需要时就在太阳穴上抹一抹,给自己提神醒脑。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特别是当车上载满乘客时。”呼锦涛说这话时,眼神格外认真。他深知手中的方向盘关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所以,每周五的安全培训会上,他都会认真记录每一个注意事项;每次消防演练,他都当作真实险情来对待。“公司给集体休息室里装了空调,前几天还特意熬了绿豆汤。”提及防暑保障时,呼锦涛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这些细微的关怀,就像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让坚守在高温一线的公交司机们倍感舒心。

晚上9点,108路公交车缓缓驶入公交总站,呼锦涛轻轻拉下手刹,长舒一口气,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这个被高温反复炙烤的夏天,无数像呼锦涛一样的公交司机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用汗水浇筑着城市的运转。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城市摆渡人”,在热浪中无畏前行,书写着属于劳动者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