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七届文博会展厅内流光溢彩、人流如织,吕梁展馆的交城堆绫展台前,一道专注的身影牢牢抓住了众人的目光。
省级非遗交城传统堆绫艺术第六代传承人张姣丽正低头凝神,纤细的手指捏着工具,在绫罗绸缎间灵巧穿梭、堆叠、剪裁。不过片刻,一片色彩渐变的“花瓣”便立体饱满地“绽”在面料上。
展台四周,三十余件堆绫作品如璀璨星河般铺展:民俗系列里,百姓劳作、节庆嬉闹的场景惟妙惟肖;新中式系列的文创胸针、挂饰,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融于方寸,精致得让参观者忍不住伸手触摸;还有那幅《映日荷花别样红》,绫缎堆叠出的荷花层次分明,刺绣的花蕊似有暗香浮动……每一件都凝结着“堆、绣、贴、缀”的精巧匠意,把传统美学揉进了生活的肌理。
“这门手艺,得让更多人看见、看懂。”张姣丽直起身,额前碎发沾了些细绒,语气却格外清亮。她拿起一件绘有当地民俗的作品,向围拢的市民细细讲解:“交城堆绫有千年历史,靠的就是把绫罗绸缎一层层堆出立体感,再用刺绣点睛。你看这人物的衣褶,得选不同质感的料子,堆出深浅明暗,才像活的。”
从初中时跟着母亲——国家工艺美术优秀技艺人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解爱英学手艺,到如今成为第六代传承人,张姣丽与堆绫的缘分早已融入骨血。而母亲在2007年创立的交城县旺英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更是为这项非遗筑牢了传承的根基:15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10位核心传承人接力守护;4个“创业就业”基地、3个大师工作室,让技艺的火种播撒得更远;公司开发的八大系列作品从山水花鸟的雅致,到吉祥寓意的讨喜,再到现代简约的时尚,让堆绫既葆有传统的魂,又长出了创新的翼。
往来的参观者中,有人为非遗的精美惊叹,有人因文化的传承动容。而在张姣丽眼中,这指尖的绫罗不仅是千年技艺的见证,更是一场正在进行的、与生活的美好对话——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交城堆绫,正借文博会的舞台,让古老的芳华在当代人心中,再次热烈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