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一声“老师好”是最幸福的问候

采访对象:离石区龙凤小学教师牛艳红

□ 图/文 本报记者 李亚芝

初见牛艳红老师时,她正伏在离石区龙凤小学四年级教研室的办公桌前备课。新学期刚刚开始,她的教案本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红蓝两色的笔迹交错其间,勾勒出一位数学教师二十二年的执教轨迹。

牛艳红的教育之路始于一个意外的转折。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被分配到小学后毅然转行数学教学。“命运让我当老师,那我就要把这件事干好”,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她二十二年教学生涯的最好注脚。从2007年至今,这位曾经的“门外汉”已经成长为副高级教师,用专业和执着书写了一段教育佳话。

在和牛艳红交谈中,很容易从她的话语里感受到一位坚守20年的老教师特有的从容与娴熟——这份笃定,是她刚入行时从未想过的。聊起教学经验,她将自己22年的成长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最初是试着和学生做朋友的年轻教师,后来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中年教师,如今则成了兼具关怀与引导的“亦师亦母”型教育者。牛艳红身上的这种转变,正是岁月沉淀出的温柔,也是时光赋予她的独特馈赠。

在她的教育理念中,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而非灌输知识。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牛艳红带领孩子去观察、思考;数学中有无数的奥秘,她陪孩子们一起探索、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老师要做的就是给予阳光、雨露和等待的勇气。”她特别强调“鼓励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小小的进步也值得被看见和肯定。

作为班主任,牛艳红每日总是早早抵达教室,时刻关注着班级里的每一处动态。她常说:“班主任工作,本就是一场‘爱与智慧’并行的修行。如今的孩子们聪明又敏感,唯有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认知,才能跟上他们活跃的思维。”而在多年实践中,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做好教育,离不开四颗心——待人以诚的诚心、关爱学生的爱心、因材施教的耐心,以及信任孩子的放心。”

谈及职业成就感,牛艳红有着自己的理解:职业幸福的核心从不是荣誉加身或职称晋升,而是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暖相遇。“或许是走在街头,突然有人笑着喊出‘牛老师’;又或是偶然听闻,曾经教过的学生在各自领域里发光发热。这些都是当老师最幸福的瞬间。”

教师节临近,她回忆起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在她鼓励下成绩进步的小女孩,悄悄塞给她一颗糖,糖纸上写着“这是我最喜欢的糖,送给我最喜欢的牛老师”。“当时我就剥开糖纸吃了,”牛艳红的笑容温暖而真挚,“现在还记得那颗糖真甜。”这份甜,源自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