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柳林县堡上村

灶间烟火暖桑榆 乡村食堂绘振兴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不久前,柳林县穆村镇堡上村乡村大食堂正式开门迎客了。这个村民盼了很久的食堂,不光让村里老人不用再操心一日三餐,更是村里落实老有所养的实在举措,给乡村振兴添了份暖人心的民生温度。

11点刚过,村里的老人们就陆陆续续走进食堂。屋里收拾得干净亮堂,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勤俭节约”的标语。餐桌上已经摆好了热菜、主食,刚蒸好的包子还冒着热气。老人们围坐在桌旁,边吃饭边聊天,食堂里不时传来说话声。

“这个乡村大食堂好的多了!”村民高乃应端着饭碗开心地说,“以前没食堂的时候,我们这些单身老人吃饭没个准点,天热的时候饭菜放久了不新鲜,吃了还闹肚子。现在食堂的饭比家里做的好,天天换着花样,热乎又合口,真不错!”

食堂内,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来回忙着。柳林县六郎堡乡村振兴志愿者联合会的13名志愿者,有的给老人端菜盛饭,有的帮着递筷子,还不忘叮嘱老人们“慢慢吃,不够再添”。看到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志愿者就扶着他们到座位上,把饭菜端过去;吃完饭又收拾碗筷、擦桌子,让食堂一直保持干净。“现在每天来吃饭的老人有20多位,”联合会会长张健擦了擦汗说,“我们就是想尽点力,让老人们能感受到村里的温暖。”

作为村里补齐养老服务短板的民生工程,堡上村乡村大食堂按照“党建引领、志愿先行、积分赋能、振兴堡上”的原则,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日两餐。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帮一点,有效降低了用餐成本,让老年人花小钱就能吃好饭。

“乡村大食堂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堡上村党支部书记贾永明看着食堂里的场景说,下一步村里会根据老人的意见调整饭菜口味和种类,还打算试试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同时以食堂为基础,把村里的养老服务做得更全,让养老和村里治理、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好处,日子过得更舒心。

正午时分,食堂里还是热热闹闹的。老人们吃完饭,有的在志愿者陪伴下慢慢散步,有的坐在门口聊天,阳光照在他们脸上,透着融融暖意。这个不大的乡村食堂,端出的不光是热饭热菜,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