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武玲戎:90后新农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金风送爽,硕果满枝。眼下正值秋日丰收旺季,汾阳市栗家庄镇郭家庄的采摘园内,200余棵“恐龙蛋”杏李树枝叶间挂满饱满果实,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90后种植户武玲戎穿梭在林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细致分拣、快速打包,指尖沾满果香,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目前我家种了三亩‘恐龙蛋’杏李,一共200来棵树,产量能有四千斤左右,年收入大概两万元。”谈及收成,武玲戎语气中满是自豪。为了让这秋日的“甜蜜果实”走出田间地头、走进更多消费者家中,他别出心裁地打造“采摘+零售”双轨销售模式。一方面,天气渐渐转凉,正是户外采摘的好时节,他开放采摘园,让游客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在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感受田园闲趣;另一方面,针对不便到园的消费者,他通过电话预订、微信下单等线上渠道拓宽销路,确保秋日新鲜采摘的“恐龙蛋”能快速送达,让更多人尝到秋日的甜蜜。

小小的“恐龙蛋”,既是武玲戎的“心头宝”,更是他的“致富果”。从最初专注“恐龙蛋”杏李种植的“单打独斗”,到如今多元发展的种植模式,这位90后新农人用勤劳与智慧浇灌着自己的“甜蜜事业”。如今,除了三亩的“恐龙蛋”杏李,他家还种有两亩水蜜桃和六亩珍珠枣油桃,多样的种植品类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更让四季都有收成,拓宽了增收渠道。

“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再引进一些水果新品种。”谈及未来规划,武玲戎眼神坚定。在他看来,这小小的果实不仅撑起了自家的幸福生活,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如今,越来越多像武玲戎一样的年轻人回到乡村、扎根田野,在这片沃土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既收获了干事创业的底气,也让乡村振兴的道路充满希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