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兴县高家村镇

葡萄丰产映笑脸

□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讯员 继伟

金秋丰收季,瓜果飘香时。走进兴县高家村镇西洼村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一串串紫的、绿的葡萄饱满得快要坠下藤架,圆润的果粒裹着阳光的光泽,在叶间轻轻晃动,把丰收的喜悦点缀得满满当当。

种植户张旭勤正穿梭在藤架间,指尖轻拨叶片查看果况,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眼角却漾着藏不住的笑意。“咱这10亩葡萄今年是第三年挂果,总算迎来了丰产,一亩地能结3000多斤。瞧这品相,正是口感最好的时候!”他边说边展示着挂满枝头的“致富果”。

“这些葡萄可不是普通果子,每一颗都藏着‘硬核实力’。”据张旭勤介绍,2022年,他依托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在高家村镇党委、政府的帮衬下,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种起了葡萄。如今棚里挂着的蓝宝石、蜜光、无核脆宝、早黑宝,全是省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从种植到挂果,全程施用发酵羊粪等有机肥,纯天然的培育让葡萄自带“好底子”:果型饱满、肉质紧实、清甜无籽,堪称市场优等品;果皮结实耐储运,为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眼下,大棚葡萄已批量“鲜甜”上市。基地创新推行“线上订单直销+线下入园体验采摘”的双轨销售模式,既通过快递将新鲜葡萄直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又吸引周边市民走进大棚亲身体验采摘乐趣,越来越多的人得以随时品尝这份好滋味。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践行科学种植、绿色种植理念,把葡萄品质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望着棚内沉甸甸的葡萄串,张旭勤话语里满是干劲与憧憬,“我们还计划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将成熟的种植技术分享给周边农户,带动更多乡亲加入特色种植行列,让‘甜蜜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结出更多‘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