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区沟壑纵横交错,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山西离柳焦煤集团,不仅是这片土地上能源开发的主力军,更以国企担当致力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并取得显著成效。
离柳焦煤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55年的吕梁地区兑镇煤矿,历经数十年积淀,于2002年完成改制,正式转型为国有大型综合能源与服务企业。如今,公司已成长为山西省区域性重点骨干企业,拥有8000余名职工、63亿元资产,下设20家分(子)公司,业务版图覆盖采煤洗选、物流运输、循环农业、危化救援、母婴护理等多个领域。
作为能源企业,离柳焦煤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职责;作为国有企业,它更将推动区域发展、改善民生的社会责任扛在肩上。2010年国家扶贫开发战略深入推进之际,离柳焦煤率先响应,启动“百矿帮百村”专项帮扶计划,精准对接100余个帮扶村的实际需求,累计助力千余名村民实现稳定脱贫,逐步构建起“企业带动乡村、产业激活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扶贫实践中,公司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守“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原则,探索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产业培育与民生改善同步落实”的独特扶贫模式,为资源型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一)教育筑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纽带”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离柳焦煤公司陆续投入2.1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在当地新建15所标准化学校,覆盖学生超5000人,彻底改变了此前部分乡村学校设施简陋的状况。当地小学入学率较帮扶前提升15个百分点,中学入学率提升1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孩子的命运被改写,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被重新点燃。
除了硬件改善,离柳焦煤还注重细节关怀与长期支持。为陈家湾中心校的学生捐赠爱心羽绒服,保障他们温暖过冬。自2021年起,集团连续5年开展“圆梦助学”活动,累计资助102名贫困学子。集团创新设立“学业跟踪机制”,对受助学生进行定期回访,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指导,确保帮扶成效的延续性。一名借助学金考入重点大学的学子坦言:“这笔钱不仅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更让我坚定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有勇气走出山区去追求更远的目标。”
(二)产业赋能:打造“吕梁山珍”的经济增长极
离柳焦煤摒弃“输血式”帮扶,坚持“造血式”扶贫,通过“资源赋能+技术扶持”模式激活乡村经济。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动“吕梁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协作模式,打通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通路。
在公司的规划与支持下,当地核桃林种植面积较帮扶前扩大30%,通过品种改良与标准化种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双提升;柳林红枣借助公司搭建的外销渠道,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从“本地特产”到“出口商品”的跨越。同时,公司协助帮扶村接入全国农产品电商网络,仅三年时间就推动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50%,彻底破解了“农产品出山难”的困境。帮扶首年合作社产值就增长30%,形成了“产业兴、农民富”的良性循环。
在临县,集团投资1000万元设立了“青塘粽子产业基金”,建设年产能5000万个粽子的产业园,带动当地近千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推动临县前青塘村从深度贫困村转型为“中国北方粽子第一村”。
(三)就业转型:推动农民变身“技术工”的职业跨越
针对吕梁山区村民“就业渠道窄、技能水平低”的痛点,离柳焦煤以“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路径”为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搭建煤矿技工学校、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平台,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培训人数达1万人次,学员就业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帮扶目标。仅2019年,就有500余名村民通过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其中80%以上进入离柳焦煤及关联企业工作。这些曾经以务农为主的村民,如今身着统一工装,掌握现代化设备操作技能,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不仅获得稳定收入,更开启了职业发展的新征程。此外,公司通过直接投资产业项目、合作开发岗位等方式,累计创造超1000个新增就业岗位,让众多家庭首次拥有每月固定收入的银行账户。
(四)民生提质:破解“三难”的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离柳焦煤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抓手,累计投入亿元级资金,针对村民“出行难、灌溉难、看病难”的痛点,推进乡村交通、水利、医疗设施升级改造。
临县兔坂镇高家圪垯村部分破损道路年久失修导致坑洼不平,尤其在雨雪天气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及农产品运输,集团协调工程机械对村主干道部分塌陷区域进行修复,投入石料30立方米进行碎石铺垫和路基加固,快速解决村民实际困难。集团通过“资金+技术+人力”方式参与池家梁村饮水工程项目。在村外山坡新建500立方米蓄水池1座,铺设输水管网2.3公里,将输水管道接入村民家里,实现全村自来水入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集团定期组织医疗队为帮扶村群众提供免费体检、慢性病筛查等服务,累计惠及5000余人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家政服务等。
(五)生态修复:实现“黑色矿区”向“绿色家园”转型
作为资源型企业,离柳焦煤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经营与扶贫工作全过程,以“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为路径,推动“黑色矿区”向“绿色家园”转型。
公司引入封闭式运输系统,有效控制矿区粉尘排放,矿区及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推进煤层气资源化利用项目,将原本直接排放的煤层气转化为清洁能源,供应周边村民家庭使用,彻底解决了传统炉灶“燃烧呛人、污染严重”的问题,实现“资源循环+环境改善”的双重效益。
针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坑,离柳焦煤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累计修复面积达100余公顷。通过土壤改良、植被种植,废弃矿坑重新长出嫩绿苗木,变身集生态防护、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如今,矿区周边绿树成荫,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天然公园”。
离柳焦煤扶贫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单纯资金援助”的传统路径,通过教育赋能提升贫困群体的长远发展能力,通过产业培育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通过就业扶持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真正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这一实践为资源型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将企业优势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避免“盲目帮扶”;二是坚持“生态与经济协同”,不牺牲环境换短期效益;三是注重“扶志与扶智结合”,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离柳焦煤的帮扶成果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起点,离柳焦煤将继续深耕吕梁山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产业升级、人才培育、生态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以更精准、更有效的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