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作为党与群众连接的重要桥梁,是党的方针政策落地实施的可靠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履行政治引领与组织管理职责的同时,还需主动回应群众多样化需求。新时代,培育服务型党组织成为党建创新的关键方向,该方向的核心在于加强思想引领、改进服务功能、提高治理效率。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服务型党组织培育路径,对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增进党群关系有着重要价值。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基础与价值定位
1、组织功能的政治属性。基层党组织先天具备鲜明的政治特质,是党在社会基层领域的重要政治组织,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思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加强思想引领与政治教育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被群众理解并接受,为群众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导与坚定的精神依靠。
2、服务功能的现实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需求愈发多样且具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需积极回应这些实际需求,将服务群众当作根本目标,通过构建服务平台、完善保障机制与健全服务体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力量,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群之间的联系。
3、治理功能的延伸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党组织广泛的组织网络与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使其在社区治理、矛盾化解和公共事务协调等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结合,促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服务型党组织的培育方向与核心任务
1、以思想引领为根基。服务型党组织的培育需优先凸显思想政治建设这一核心任务,凭借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与价值传播工作,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层面同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统一,在行动层面主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以组织服务为支点。服务群众是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体现,要促使服务内容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让服务范围包括民生保障、文化教育和公共事务等重要领域,通过逐步完善服务机制,打造常态化和长效化的服务形式。切实有效的服务不仅能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还能让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树立更清晰的形象,从而加深群众对党的信任与依赖。
3、以治理能力为抓手。新时代,培育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强化治理能力建设。基层党组织要主动融入社区治理、行业治理等多层级结构之中,探寻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多方关系、引导群众自治,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度。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服务型党组织培育的实现路径
1、制度保障路径。完善制度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培育服务型党组织的根本保证。通过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明确责任权利边界与工作流程,可显著提高组织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尤其要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将思想政治建设、组织生活制度与服务群众机制有效融合,推动形成覆盖全面、运转流畅的长效机制,为党组织不断发挥作用提供稳固支持。
2、数字赋能路径。信息化与智能化高速发展的当下,数字赋能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利用信息化平台与智慧党建,能够提高党务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与办事效率,实现数据共享与精准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党组织可更高效地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党建工作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
3、队伍建设路径。党员与干部队伍是服务型党组织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要通过不断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业务能力与服务意识。尤其要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让党员既能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又能在行动上积极主动作为,从而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熟练和作风优良的基层队伍。同时,应建立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党员干部的服务成效与评价结果进行关联,既关注过程管理,又强调结果导向,以此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
4、协同融合路径。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需重视协同融合工作。应推动党组织与社区组织、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互补互助的协作模式,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服务共同体,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协同网络。这种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不仅能拓展党组织的服务领域,还能提高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
四、结语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服务型党组织培育,是新时代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制度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队伍建设以及推动多元协同,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与凝聚力将持续提升。只有在服务群众、回应群众关切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从“组织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为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丰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丰裕昇商贸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