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通讯员 陈思然) 近日,在全省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监督培训会议上,我市作为唯一地市代表作典型经验交流。其以案卷评查为“小切口”、推动执法效能“大变革”的做法,获得广泛关注与肯定。
自落实《山西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来,吕梁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从“纸上评查”向“制度革新”纵深推进,交出一份让企业满意、让市场放心的答卷。
高位统筹建体系,评查质效双提升。我市高位推动,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明确“全面覆盖、分类实施、边评边改、注重实效”原则,建立“统一标准、分组评查、集中研判、整改反馈”四步工作法,构建起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格局。在专业支撑上,通过“律协推荐+集体遴选”模式,动态组建了由21名优秀律师参与的评审专家库,并实行严格的准入与培训机制。评查过程中,创新采用“固定团队+动态轮换”及法律顾问单位回避制,既保障了效率,又确保了公正。围绕执法程序、法律适用、裁量基准、文书规范四大重点,建立“三色预警”评查标准,红色代表程序违法,黄色指向裁量不当,蓝色则为文书瑕疵,结合“一案双评”,实现人均日评查20件案卷,效率提升65%。
靶向查摆解难题,源头治理筑根基。聚焦企业关切,我市选定市本级14家行政执法部门的1999件涉企执法案卷、37件涉企行政复议案卷,交通、生态、应急、能源、市场等重点领域实现100%覆盖。在此基础上,构建“基础评查(5大项16小项)+一般评查(7大项100小项)+专项行动评查(8+N项)”三级指标体系,确保评查严谨性。评查不是终点,整改和建制才是关键。对于发现的问题,我市不搞“一报了之”,而是深入行政执法部门内部,开展“穿透式”剖析,从制度机制上查找根源。通过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列明问题清单、法律依据及整改方向,有效激发了执法部门依法整改的内生动力。
成果转化建长效,制度革新激活力。最大的亮点在于,我市将评查结果转化为制度建设,真正实现了“评查一批案卷、规范一个领域”的效果。全市以此次评查为突破口,累计出台、修订各类制度规范120项,有力破解了执法随意性难题。制度体系更健全,市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纷纷出台执法案件管理办法、监管细则等,细化办案步骤,明确裁量基准与执法流程;县区同步创新,临县、岚县等地建立起权责明晰的执法责任体系。监督协作更顺畅,构建“监督+协作”双轮驱动模式,市城管执法队规范执法程序与文明用语;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推行举报奖励办法,发动社会共治;孝义市、文水县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企权益保护”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行业治理更精准,在交通、文旅、水利等重点领域,针对性出台自由裁量基准、廉洁执法制度等,离石区、交口县试点的“查处分离”等机制,有效破解了基层执法难题,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一纸案卷的细致评查,到一套制度的系统构建,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彰显了我市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智慧,为全省规范行政执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吕梁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