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节已经过去多半,一个话题值得关注,那就是党员干部帮着农民秋收。 今年国庆后雨水多,影响秋收成效,为了帮着农民抢收,各地、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帮助农民进行秋收。有的人觉得大可不必,认为这是做样子。
在我市,驻村党员干部组成“秋收帮扶队”,为留守老人收割玉米;机关干部利用周末帮种粮大户抢收水稻,避免霜冻损失……这些场景里,没有“官本位”的疏离,只有“一家人”的亲近。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告诉群众,“为人民服务”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弯腰割稻时沾在裤脚的泥土,是帮农户搬运粮食时晒红的肩膀。这种“沉浸式”帮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急,我必行之。”秋收是关乎农民一年生计,更连着粮食安全大局,一些困难农户在面临抢收时,由于劳动力短缺、农机不足等难题时,党员干部主动从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用汗水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助秋收行动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石”。从更深层次看,党员干部助秋收传承着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红色基因,这种传统在今天转化为助秋收的具体行动,本质上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脉相承。
秋收时节的田垄,是检验初心的最佳考场。当党员干部弯下腰帮农户捆扎稻穗时,他们不仅是在助力颗粒归仓,更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不是抽象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这种田间地头的鱼水情深,必将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让党群关系更加紧密。
农民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员干部的心头大事,唯有把群众的“粮袋子”当成自己的“责任田”,才能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