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创设多样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和语文现实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智障儿童主体作用发挥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探讨了课堂教学现代化、课堂教学自主化、课堂教学游戏化、课堂教学情感化、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五化”情境创设的教学运用。
特殊教育学校中强化生活语文教学的策略创新在促进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是促进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运用语文知识服务生活、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保障性做法。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要使他们学好语文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课堂中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会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一、课堂教学现代化
智障儿童的视觉速度缓慢,常人一目了然的东西,他们却要花更多的时间,一个一个地进行感知,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理解。且他们注意到和看到的东西要比同龄正常儿童少得多,有的甚至不如三四岁的幼儿。运用多媒体课件对重要信息点的着色,能强化直观效果,可以使智障儿童在其关注的广度范围内能尽快接受所需信息。
所以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生活实际,把课件中出现的同学比作本班同学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在听故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对生活语文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好吃的水果”教学中,我首先准备各种实物水果并告诉同学们:这些水果是咱们班某某同学准备的,今天我们来认识他们分别是什么水果?然后让同学们认识并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再出示这些水果的词语卡片让同学们认识,最后实物和词语卡片联系到一起,让学生认识有关水果的词语。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既激了兴趣又起到了实践的作用。而且,过程新颖、趣味性明显,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顶点,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自主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拿一拿、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通过联系生活场景、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如在《好吃的水果》这一课中,同学们不认识词语“苹果”的“苹”,只认识“果”字,但是他们拿到实物苹果时会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把实物苹果和词语字卡苹果连到一起。他们的想法非常棒,于是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在表扬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游戏化
智障儿童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经常要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他们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又苦又累,厌学情绪严重。而游戏教学符合我们培智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我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游戏因势利导,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
四、课堂教学情感化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结合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并能得到发展。
如在上课时,我一直面带微笑进行教学,在学习的氛围中,他们也把我当作了他们的好朋友、大姐姐,学习起来很轻松。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用微笑送去欣赏;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我用微笑送去鼓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五、课堂教学生活化
语文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生字”“词语”是有难度的。而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生活语文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生活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好吃的水果》这一课时,在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场景,让学生根据水果词语卡片找到对应的实物水果,然后让学生说出我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
(作者单位: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