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广告

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探究

□ 郭 璞

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基层作为国企生产经营、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员工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发展稳定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思想引导、价值塑造,将党的理论方针转化为员工的行动自觉,化解基层矛盾、激发工作热情,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障与精神动力。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多元化、员工需求多样化、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新形势,部分国企基层思政工作仍沿用“开会念文件、学习划重点”的传统模式,存在内容脱离实际、形式缺乏吸引力、效果难以量化等问题,导致工作“浮于表面”,无法真正触达员工内心。因此,探究适配新时代要求的基层思政工作方法,成为国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现存问题

(一)工作方法传统化,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

部分基层单位开展思政工作时,仍以“单向灌输”为主,依赖会议传达、纸质学习资料等传统形式,忽视了基层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的认知习惯与接受偏好。例如,部分车间、班组的思政学习仅停留在“读报告、记笔记”层面,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员工的参与意愿;面对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信息传播载体,基层思政工作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思想引导与员工日常信息获取场景脱节,工作覆盖面与影响力受限。

(二)工作内容与业务脱节,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

部分基层思政工作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未能结合基层生产经营实际与员工岗位需求设计内容。例如,部分思政学习仅聚焦理论条文,未将其与安全生产、质量管控等基层核心工作结合,导致员工认为“思政工作与本职无关”;同时,工作内容忽视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对基层员工关注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回应不足,难以引发员工的情感共鸣,削弱了思政工作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三)工作队伍专业化不足,缺乏稳定性与执行力

基层思政工作队伍是工作落地的关键,但部分国企存在“兼职多、专职少”“新手多、专家少”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基层思政工作由行政、业务岗位员工兼职承担,由于缺乏系统的思政理论培训与工作方法指导,难以精准把握基层员工思想动态,工作开展“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基层思政岗位晋升渠道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优秀人才留不住、工作积极性受挫,影响了思政工作的持续推进与效果深化。

二、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方法

(一)创新工作载体,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矩阵

针对传统方法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需要结合基层员工特点,构建多元化、互动式的工作载体,让思政工作“活起来”。拓展线上阵地:利用企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将思政内容转化为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制作“党的理论微课堂”短视频,用案例解读政策;搭建线上互动社区,设置“思想困惑留言板”,及时回应员工疑问,打破思政工作的时空限制。丰富线下活动:结合基层生产生活场景,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例如,在车间设立“思政文化角”,摆放党史书籍、员工荣誉榜;组织“岗位践初心”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技能比武、志愿服务等形式,将思想引导融入实际工作;针对青年员工开展“导师带徒”“青年座谈会”,用同龄人语言传递价值观,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

(二)聚焦“思政+业务”融合,实现思想引领与实践赋能的统一

基层思政工作需紧扣国企生产经营核心任务,将“务虚” 的思想引导与“务实”的业务工作结合,让思政工作“有用起来”。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围绕基层单位的重点任务设计思政工作内容。例如,在项目攻坚中成立“党员先锋岗”,通过思想动员激发员工斗志;在安全生产中开展“安全思政课”,用事故案例警示风险,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在质量提升工作中组织“质量意识大讨论”,引导员工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让思政工作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助推器”。与员工需求精准对接:以“解决员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基层员工思想动态调研机制,通过问卷、座谈、家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员工在职业发展、生活保障、心理状态等方面的需求;针对调研结果开展“靶向式”思政工作,例如,为青年员工制定“职业成长计划”,提供技能培训与晋升指导;为困难员工建立帮扶机制,让员工在感受到企业关怀的同时,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强化队伍建设,构建“专业+兼职”协同的工作体系

打造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基层思政工作队伍,是提升工作实效的根本保障。

优化队伍结构:明确基层思政岗位的专职编制,选拔政治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熟悉基层业务的员工担任专职思政工作者;构建“专职引领、兼职补充”的队伍体系,确保思政工作覆盖到每个班组、每位员工。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基层思政工作者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提升其把握思想动态、设计工作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思政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熟悉业务流程,避免“脱离实际谈思想”,确保工作内容与基层需求精准匹配。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基层思政工作的考核标准,将工作成效与薪酬、晋升挂钩;设立“优秀思政工作者”等荣誉,激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基层思政工作持续高效推进。

三、结论

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其方法需随着时代发展、企业改革与员工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当前,基层思政工作需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以“创新载体”增强吸引力,以“融合业务”提升实用性,以“强化队伍”保障执行力,将思想引领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实际动力。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汾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