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员工思想多元化、数字化转型加速等新形势,单纯依靠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或孤立的企业文化建设,已难以满足企业凝聚力提升与战略落地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的“传家宝”,侧重政治引领、价值塑造与思想疏导;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侧重行为规范、氛围营造与精神传承。两者虽侧重点不同,但本质上都服务于“育人”与“兴企”的双重目标,具备有机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空间。探索两者融合路径,既是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的必然要求,也是国企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关联
(一)核心目标的一致性
两者均以“人”为核心,最终服务于企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传递党的理论、路线与政策,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国家需求相结合;企业文化通过提炼企业使命、愿景与价值观,激发员工的归属感与奋斗动力。无论是“思想引领” 还是“文化凝聚”,最终都指向“提升员工素养、推动企业发展” 的共同目标,为融合提供了价值基础。
(二)内容体系的互补性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导向性,涵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解决员工“思想根源”问题;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个性化,包括行为准则、团队氛围、品牌形象等要素,解决员工“行为落地”问题。例如,思政工作强调“国企担当”,企业文化可将其转化为“客户至上、创新攻坚”的具体行为规范,实现“思想引领”向“行为转化”的衔接。
(三)作用方式的协同性
思想政治工作多以理论学习、专题宣讲、谈心谈话等方式开展,侧重“显性引导”;企业文化多以文化活动、环境熏陶、榜样示范等方式渗透,侧重“隐性影响”。两者结合可形成“显性+隐性”的协同效应:通过思政工作明确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通过企业文化让思政工作更贴近员工、更接地气,避免思政工作“空泛化”与企业文化“无方向”。
二、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现存困境
(一)认识层面:割裂化认知,融合意识薄弱
部分国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两张皮”:党委部门负责思政工作,工会或行政部门负责企业文化,两者缺乏沟通协同。例如,思政工作聚焦“学习强国”“主题教育”,企业文化聚焦“文体活动”“员工福利”,内容无交集、目标不同步,导致思政工作脱离企业实际,企业文化缺乏政治高度。
(二)机制层面:碎片化运作,缺乏制度保障
多数国企未建立统一的融合工作机制,既无专项规划,也无考核激励。一方面,思政工作多以“任务式”推进,缺乏与企业文化的长期衔接;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多依赖“运动式” 活动,缺乏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入。此外,两者的成效考核独立进行思政工作考核“学习次数”,企业文化考核“活动参与率”,未形成融合效果的评价标准,导致融合流于形式。
(三)载体层面:形式化倾向,缺乏创新活力
部分国企的融合载体仍停留在“贴标语、开大会、发手册”的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年轻员工的思想特点与接收习惯。例如,思政学习仍以“读文件、念报告”为主,企业文化宣传仍以“宣传栏、内部刊物”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既无法激发员工兴趣,也难以将思政理念与文化价值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路径
(一)理念融合:以思政引领文化,以文化承载思政
提炼“思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企担当”“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转化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国家电网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思政要求,融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明确“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用电”的共同目标。
统一企业使命与政治责任:在企业使命、愿景中体现思政导向,如中国石化将“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结合,让员工清晰认知“企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的关系,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机制融合:构建协同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党委牵头+多部门协同”的领导机制:明确党委对融合工作的统一领导,宣传部门负责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统筹规划,工会、人力资源部、团委等部门分工协作—工会负责文化活动策划,人力资源部负责融合培训,团委负责青年员工思想引导,形成“一盘棋”格局。
完善“融合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将融合成效纳入部门与个人考核,例如,在思政工作考核中加入“文化理念传播成效”,在企业文化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融入度”;对推动融合的优秀团队与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参与积极性。
(三)载体融合:创新形式内容,增强员工参与感
打造“线上+线下”的融合阵地:线上利用企业微信、短视频平台(如抖音、视频号),制作“思政微课堂”“文化故事汇”等内容,例如,通过员工真人真事讲述“身边的党员榜样”,既传递思政理念,又传播企业文化;线下建设“思政文化长廊”“党员示范岗”,将思政标语与文化故事结合,让员工在工作环境中潜移默化受影响。
开展“实践型”融合活动:将思政学习与企业文化实践结合,如组织“红色研学+业务攻坚”活动—员工赴革命老区学习后,围绕“如何传承红色精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研讨,将思想收获转化为工作动力,让员工在参与中深化对思政与文化的认知。
(四)队伍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融合能力
开展“双向培训”:组织思政工作者参加企业文化建设培训,学习文化理念提炼、活动策划等技能;组织企业文化专员参加思政理论培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思想疏导方法,提升政治素养。
建立“跨部门轮岗”机制:安排党委宣传部门与企业文化部门的员工交叉轮岗,让员工在实践中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培养“全局思维”;同时,吸纳业务骨干、青年党员加入融合工作队伍,发挥其贴近一线、了解员工的优势,让融合内容更贴合企业实际。
四、结论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不是简单的 “叠加”,而是“魂”与“体”的深度契合、“道”与“术”的协同统一。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唯有以理念为引领、以机制为保障、以载体为桥梁、以队伍为支撑,才能打破两者割裂的困境,实现“思想铸魂”与“文化赋能”的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谭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