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木二东
山形地貌、田园乡野、农舍炊烟、土坑窗花、老树栅栏、鸡鸭牛羊,在高平安的画中似乎都赋予了一种灵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组织,变成一幅完美的图画、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迷恋于吕梁的山水
“吕梁的山、吕梁的水、吕梁的风土人情,实实迷恋于我。从事绘画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坚守着吕梁山这片土地,苦苦地寻求这份土地给予的养分,它滋养了我多少年来的创作实践,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 对吕梁山水的专注是高平安给我最深的印象,柳林小山村的生活养育,使他对这种山水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高平安酷爱吕梁最自然、最简单的山水、风土人情,他痴迷、留恋,眼中看过,胸中才会有,为此几乎走遍了吕梁的山山洼洼。他说:“吕梁的山硬朗壮观,大气磅礴,形态各异。” 直至现在远离宁静的山村,生活在繁华的闹市,他依旧喜欢乡村,时不时开着车、背着画夹,去了和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边聊边画,画那里的村舍屋宇、鸡鸣狗叫、淳朴的劳动……
不少人会把吕梁的山水看作是荒凉、贫瘠的代名词,然而,在他眼里,这里的一草一木,到处充满生机,到处含情脉脉,到处是生动的艺术形象。他的画中虽然也是天人合一与悲天悯人的情怀流露,但不再是一种感伤,不再是一种逃避,更不再是一种萧瑟,而是一种对自然真挚的温情关怀,特别是他在山水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韵致的乡土情怀。作品《枫叶染尽群山》、《云间烟火是人家》、《情满石楼》等都是他的心灵写照。
画展上,看到他的一幅幅画,都是最常见、最平淡的场景,但这平常之景却看出与众不同的不平常之处,每每充盈着虚灵氤氲的气象,洋溢着满地葱茏的诗意,洗尽铅华,天然不雕的大境界跃然画面上,他的画虽然在最初的观感上,也许不能给人以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但却相当耐读,属于那种粗粗一看似乎貌不惊人,但却有品位、有意境、有内涵,使人越看越觉得很有意思,越看越觉得有味道。
将遗失的乡情记录下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特有的文化。在城市里许多地方已经遗失了的东西,在乡村还很好地保存着,为了不让这些遗失的东西消失,高平安用自己的画笔将这些记录下来。
他一再强调,对家乡的热恋不仅是一种题材,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寄托,一种生活习惯。如何将这些感受融入自己的画中,用画记载传统文化的变迁,他跑遍了吕梁9个县的所有山村,其余县市的大部分山村。
“我喜欢用画作表达一些单纯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氛围,也许是一种意境,但绝不是某一个具体物象,在我的画里,氛围即主题。”诗为心声,画为心语,人一浮则画躁,心俗则画不堪矣,画作中透露着可贵的文心、静气和耐人咀嚼的象外之趣,大抵是因他心中存了一份静心之故!
在生活中,高平安有吕梁市政协委员、山西省美协会员、吕梁市艺术馆专职画家、吕梁市美协副主席等诸多头衔,但他追求的是一份纯天然境界,不会让这些头衔束缚了自我。“再忙我也会动动笔,让心走向安静的状态,这份静,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物我两忘的心态。”细品读他的画作,感觉到就是这种境界,这份心情。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信念,都有各自向往的风景,高平安憧憬的风景是:充满仁爱、喜乐、善良、诚信、宁静致远、恬淡悠然……,他说,我只画我感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