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平时比较听话,祝静管起来不用太费心。可在同样要上五年级的小韩家,爸爸韩硕就曾经不止一次为了网络消费的事和儿子“斗智斗勇”。“一开始他说拿钱买零食了,后来我们一查手机才发现,其实是充到游戏里了。”再后来,儿子知道了老爸是通过微信支付查到的“证据”,还学会了把手机的消费记录删除掉,更是把韩硕气得够呛。
有一段时间,韩硕停掉了给儿子的零花钱,可父子俩的关系却越来越僵,儿子还偷偷地去管爷爷奶奶要钱。韩硕知道长此以往不是个办法,就敞开心扉和儿子长谈了一次。那时韩硕才了解到,自己以前光顾着批评儿子,却疏于对他消费观的教育,导致儿子难以抵挡网络游戏里的消费诱惑。
韩硕表示,自己以前也玩过一段时间的网络游戏,而那时的网游,和现在有很大不同。“以前主要是点卡式的游戏,就是花了钱才能玩,有点像门票。现在的游戏基本都没有门票,但是里面有很多消费陷阱让你踩,花的反而比原来的钱更多。”
为了让孩子对消费陷阱有更深的认识,韩硕还四处打听,最终在一名搞游戏的朋友那边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引诱消费手法。“比如游戏策划要在一个活动中推出好几档价位的礼包,他可以把其中一档做得看起来超值,本来不想买的玩家也有可能动心。”
有了“理论基础”的韩硕,从那以后也不再一味地批评孩子,而是用旁敲侧击的手段来给孩子讲这些陷阱套路,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孩子在游戏中的消费数额和频率都大大减少。现在,韩硕还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除了增进感情,也得了解一下游戏公司出没出什么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