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梁漱溟的祖先与离石的渊源

□ 本报记者 李小明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当代文化名人。他生于1893年,逝于1988年。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他终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投身于乡村建设运动和中国教育事业,亲历国共和谈、为建设新中国作参谋。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他始终追寻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

据《史客1201·一脉》等书籍记载,梁漱溟的祖先曾在吕梁市离石区做官、生活。

梁漱溟的祖父叫梁承光,曾在离石做官。

梁承光,生于1831年,逝于1867年,清道光己酉(1849)举人,曾供职内阁中书,同治三年(1864)任永宁知州(州治在今吕梁市离石区),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其人磊落豪放,交游甚广,喜谈兵,好骑马。在任上除案牍经济之外,还亲自带兵防河。著有《淡集斋诗钞》。以赴任山西为界,前期多酬唱赠别、寄怀性情之诗,多抒发胸中理想豪情和谋生艰辛的感慨;后期以描写民生疾苦、社会现状为主,抒发对家国多难的忧思以及自身的家园、身世之感。

清光绪姚启瑞纂修的《永宁州志》记载:“梁承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同治三年(1864)以举人知州事,旧有龙山书院倾圮已久,承光另购民房一区为书院,经画未就绪遂卒。”

梁漱溟的曾祖父叫梁宝书,是梁承光的父亲,曾随儿子居于离石官署。

梁宝书是蒙古族人,广西桂林人,自到京师参加会试后,就流寓北方。他为官清廉,实惠在民,颇有政绩,史书称有清二百余年,仅得循吏二人,宝书即其中之一。后授遵化直隶州知州,居官三年,以事忤上司,被夺职,旋予平反,但他无意复出,诰授朝议大夫。

梁漱溟的父亲叫梁济,是梁承光的独子,生于北京,6岁随父亲到离石生活,9岁随母亲扶父亲灵柩回京。

梁济,生于1859年,自殉于1918年,字巨川,清末民初官员、学者。《清史稿》有传,著有《梁巨川遗书》。他在自杀遗书中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

梁漱溟家四代功业不同,但是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为官操守的坚守,对家国的挚爱,是一脉相承、永垂青史的。

探寻梁漱溟的祖先与离石的渊源,对于吕梁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吕梁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

探寻梁漱溟的祖先与离石的渊源,对于我市发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发展旅游产业,也有极大的价值。

希望有关部门、专家能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