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著名诗人周瑟瑟来我市为大学生和小学生讲学

周瑟瑟为学生签名

本报讯 (记者 曹永亮) “观察与想象”有什么样的方法与奥妙?诗是什么?5月15日上午,“观察与想象:著名诗人周瑟瑟的诗歌启蒙课”在吕梁市影剧院进行。活动由吕梁市离石区教育科技局、北岳文艺出版社主办,离石区西崖底小学承办,近千名师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来自北京的当代著名诗人周瑟瑟从一名文学少年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人,是山西《语文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点培养联系的诗人作家,已经出版诗集、长篇小说二十多部。在这次来参加贾樟柯导演发起的“吕梁文学季”的最后两天,他来到离石区与青少年进行诗歌交流与讲座。

离石区西崖底小学校长冯荃瑛介绍了学校发展与教学情况,师生们对于诗歌充满了兴趣,面对面与当代诗人在一起学习还是第一次,给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鲜感。

周瑟瑟从他刚刚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2年诗选《犀牛》谈起,讲述了他从青少年时期对文学产生兴趣,坚持写作30多年,一直把文学看作是人生的灯塔,文学的光芒照亮了他的脚步,因为热爱文学而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在现场,山西朗诵艺术家孙美琴朗诵了周瑟瑟的代表诗歌作品《林中鸟》,她情绪饱满的朗诵打动了全场师生,诗人与父亲生离死别的情感通过寓言故事式的小鸟对话传递给读者。西崖底小学的同学们朗诵了周瑟瑟另一首代表作《咕咕》,诗人的童年生活与奇幻的想象,让同学们进入到诗歌的神奇境界中。

周瑟瑟还以几位00后小诗人的诗歌写作与成长故事激励同学们,同学们朗诵了北京的铁头、深圳的姜馨贺、姜二公式姐妹,山西的张心馨以及机器人小冰的诗。现场气氛热烈,小诗人的诗歌观察与想象力,让同学们明白了诗歌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当天下午,周瑟瑟在吕梁学院做了一场主题为“犀牛写作与诗歌人类学:周瑟瑟32年诗歌的变化”的精彩讲座。活动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吕梁学院中文系主办,吕梁市文化产业商会、华宇广告、黄河情传媒公司承办。

北岳文艺出版社“天星诗库:新世纪实力诗人代表作”推出了周瑟瑟32年诗选《犀牛》。

周瑟瑟在讲座中说:“我一直在思考的诗歌人类学,是建立在人类原居环境下的当代诗歌经验,这种经验被现代社会所遗忘,或者被传统文化掩埋掉了。诗歌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成了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构成了人的历史与现实。我所实践的诗人(诗歌)田野调查并非通行的采风,而是以口述实录、民谣采集、户外读诗、方言整理、问卷调查、影像拍摄、户外行走等诗歌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与有现场感的写作。”

周瑟瑟的诗歌创作获得了许多美誉。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认为:“周瑟瑟是当代诗歌的独行者,是多重闪电的再造者。他不断进行隐秘复杂的语言和形式探索,以重建先锋的写作,将当下经验和生命体验带入到个人精神境遇中,以大剂量高强度的写作方式,呈现了人与语言的相遇。”著名评论家燎原认为:“在喧闹的当下诗坛,周瑟瑟是一个旁若无人的独行者。他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诗坛,他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创造、兴致盎然。尤为让人惊奇的是,我亲眼见证了他在外活动中,见缝插针、旁若无人的手机现场写作。”

吕梁学院中文系书记陈殿生说:“周瑟瑟的讲座回答了当代诗歌的诸多问题,他的诗歌人类学的思考很有诗歌与文化意义,解决了诗歌如何见证人类文明的问题。”

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现场交流互动气氛热烈,大学生们就当代诗歌现状与走向、诗歌的国际交流、90后00后诗歌的写作等问题纷纷提问,周瑟瑟详细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朗读了他多首作品,获得了同学们持续的掌声。他说:“我拿什么来回报你,我亲爱的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