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从“唢呐匠”精神说起

□ 李乃全

电影《百鸟朝凤》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真正把它传下去。”干工作往深里做,就要有唢呐匠的精神,多下绣花工夫,敢往骨头缝里钻,不是把工作当作单纯的任务,敢把工作当作艺术品,精雕细刻,精嚼细磨、循序精进,就没有干不成的工作、完不成的任务。

干就要干出成绩,只“怀胎”不“分娩”,工作就出不了实效。《吕氏春秋·本味》里说:“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工作要干出实效,就要有深度。浮在表面,只是看起来很忙,其实是在“跑空梭”,还不如不干。我们常见,有的干部“办公室里踱圈圈,坐着轿车兜圈圈,文件上面画圈圈,工作实绩是圈圈”,这样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有的干部习惯于调查“自我设计”,然后“按图索骥”,带着观点凑材料,抓“死鱼”,逮“死鼠”,与实际工作对不上号;还有的干部专门搞“掉书袋”那一套,基层群众形容其是“手拎黑提包,身挂几支笔,只见记、记、记,未见有何益”。如此“劳苦”,充其量不过是个“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而已。

劳苦者不一定功高,干了不一定产生实际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工作干得没有深度。陈云同志曾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工作观点和“交换、反复、比较”的工作方法,其实就是深度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不欺地,地就不欺人。农民对土地有多真,土地对农民就有多深,不是有句俗话:“人哄地皮,地欺肚皮”之说嘛。干工作就如同老农种庄稼,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拿出铁匠打铁的拼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使出蚂蚁啃骨头的韧劲,一口粘着一口咬;用出燕子垒窝的专劲,一嘴接着一嘴衔。

深水区需要深入公式,硬骨头需要硬功夫碰,地雷阵需要真本事闯。竭力克服重大阻力,倾心解决重大矛盾,即需要工作的定力,更需要工作的深度;既要拼命硬干,更要真抓实干。每干一层,总结一层,工作就往实处深一层。敢把工作掰开了、揉碎了,一个工作当成多个工作干,一个问题当成多个问题看。干一件像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这样干工作是基层干部群众最乐意看到的,也是最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立得住脚的。因此,追梦征程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工作的事情不能有任何掺假,既要“实”字托底,更要“实”字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