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流水落花,斗转星移间,离开母校已三十余载,其间偶有回去,也只是逗留片刻,办完事情即离去。但对母校的思念之情,犹如一壶甘醇的酒,历久弥香。
那时候,小学还是五年制,在我们村只能读到四年级,五年级就到了当时的村委所在地沙公式学校。六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初中,就到了当时乡镇所在地回龙学校。初中三年,记忆满满。
记忆最深是我初一时候的语文老师王国喜。他当时的实际年龄也就是个三十来岁,却看起来有些显老,像四十岁的样子。走路总是低着头,似在找什么东西,记得我们那会还偷偷地调侃,王老师是想捡到钱哩,他讲课的时候,总是拿着书本在讲台上走来走去,读课文的时候抑扬顿挫,脑袋也随之微微晃动着,一副老学究的模样,很有趣。他经常把我写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并进行细致的讲评。让我永远不能忘怀、每每思来犹觉眼眶温热的一件事就是他给我的一次作文评语,作文题目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用红笔工工整整地写着:“努力吧!将来你会成为一名文学家。”这几个字让我小小的心脏激动了许久、许久。
除了语文成绩好之外,就数英语了。初一时候我的英语老师是马金风,初二换成王芳英老师,两位老师讲课都很认真,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我一直是英语科代表,帮助老师收发作业。其实我那时也就是比较用功而已,死背单词、熟记语法,把单词写在一个小本本上,装在口袋里,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的空隙都拿出来看一看,记住一个算一个。天道酬勤,这让我在中考时得了个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历史、政治成绩也还不错,但其他课程就很一般了。特别是数学,总有一些地方弄不懂,那会胆小也不敢去问老师,交作业的时候就抄同学的糊弄老师。结果我那年就因此吃了一个大亏。中考那年我的总分成绩还算不错,超过当时的师范等中专录取分数线,但是数学只有59分,见鬼的是那年偏就出来那么一个规定——语文和数学中有一门不及格就不能上中专学校,记忆中也就那么一年有此规定,后来我只能去交口县城读高中。
我印象深的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在初二时候的一次年终考试中得了个全年级第一名,奖品是一张奖状和一个双层带扣的皮文具盒,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高大上的文具盒,那时我们用的都是铁皮单层的那种。还记得它的底色是白的,上面画了几只小猫咪,肉嘟嘟的,像是一个个小胖妞似的,可爱极了。这个奖品着实让我兴奋了好长、好长时间,每天下课后都要带回到宿舍,害怕一不留神给弄丢了,甚至睡觉时候还抱着它,同学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观赏。我一直当宝贝收藏着,后来不知怎么就给找不到了,为此还失落了好些时日。
记忆中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诸如吃饭、睡觉之类的趣事。记得那会灶上有个叫全生的年轻小伙子(记不得姓什么),别看人家年龄小,还不知道够没够二十岁,可是他蒸出来的窝窝头好吃得厉害了,咬起来虚虚软软的,还有那么一丝丝甜味和香味,就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弄的,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回味许久,这对于我们当时清贫的生活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感谢并感恩他。
在回龙学校我还有一段永远都不能忘却的记忆,那就是我逢着了一生中的两位好姐妹,一个比我大一岁,一个是同岁,但比我生日小。我们三个人机缘巧合走到了一起,戏称“铁三角”。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吃饭,一个宿舍里挨着睡觉,一起出入教室,晚自习后,我们会一起在操场里散步,有时候讨论学习中的问题,有时候畅谈人生理想,有时候八卦别的同学的趣事……那真的是无话不谈。礼拜天会一起去到对方家里,其中一个是家在灵石县的段纯,她当时寄居在回龙的姨妈家里。因此主要就是到我家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家里,我们的父母也是极尽热情地招待,每次都能吃上香喷喷、黄灿灿的炒鸡蛋,还有白花花的好面旗子或是长长的扯面条子,好吃的要死了,那份纯真朴实的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听闻“回龙中学”四个字,都会让我想起好多,它同我一起见证了那最美好的年华,一起走过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它就像是一幅老照片,定格在那个时段,安静却又让我挥之不去,几多记忆、几许牵念,都在光阴的流淌中,化为温馨的印迹烙于我之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