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离石文庙

□ 解德辉

吕梁贺昌中学文庙大成殿

文庙里的建筑碎片

1985年6月,我被分配到吕梁行署贺昌中学教书,在贺中教书的三年里,我几乎每天上课时都要从文庙前走过,但那时我对文庙知之甚少。离开贺中35年里,我再也没有走进文庙,每每想起这件事,心存些许遗憾。欣闻今日文庙修缮一新,我甚是欣喜,也深感欣慰。

据《离石县志》载:文庙坐落在离石旧城南(今贺中院内),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万历、清同治年间屡经修缮。殿宇有木棂星门、大成殿、泮池、享殿、东庑西庑、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等。东西有神厨、名宦祠、兴贤门、乡贤祠、神库等建筑,与文昌祠的隔射圃相望,是完整的一套孔子殿堂。抗战时期,日军拆毁崇圣祠、尊经阁。1961年,明伦堂失火被焚。1985年,贺昌中学新建校舍,拆掉享殿。文庙现存大成殿、东庑、西庑、文昌祠。2004年6月10日,离石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我专程走进贺中,走近文庙。

离石文庙,居石州古城东西之中轴,处吕梁市南北之要冲,有龙虎凤三山环抱入怀,赖东北南三川浸润其性,神明护矣,灵气生焉。乡民皆视为文化之渊薮,学子咸尊为文明之圣地,文脉续千年,薪火传万代。

走进贺中操场中心,远远地望见修缮一新的文庙,红墙绿瓦,碧光灿烂,庙宇巍峨,豪气一派。

这座文庙属一进院落布局,坐北向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43米,占地面积约1935平方米。从中轴线上看,自北而南,现仅存大成殿,东西两侧均有配殿,均为明代建筑遗构,距今已有660余年悠久历史。

大成殿,位于砖砌台基高1.9米之上,面宽三间,进深十椽,十一檩前后双步廊梁架,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吻兽脊饰均为黄色琉璃。四周围廊施斗拱十三攒,每边有柱头科八攒,平身科五攒,均为五踩双下昂,耍头蚂蚱形。殿外四周有6米高24根木柱做支撑,正脊上竖有铁花,造型精巧,独具匠心。脊兽、垂首均为绿色琉璃制品,碧光灿烂,宏丽巍峨。前檐门窗已改,覆盆柱础。另存石碣1方。令人注目的是殿前一副楹联颇耐人寻味: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此联,盛赞孔子为开天辟地第一人。正如《重修文庙碑记》所言:大矣孔夫子,伟哉文宣公,战国即有圣人之誉,汉朝继有素王之称,唐宋尊呼文宣先师,明清敬谥大成至圣。故文庙遍华夏,供寰宇炎黄共祭祀;圣像垂千古,使天子庶民同仰止。大成殿不惟集古今之大成而庙宇轩昂,亦因系中西之合璧而文风鼎盛。

缓缓地推开殿门,轻轻地跨过门槛,便走进大成殿内。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上悬“万世师表”流金匾额。孔子端坐正中,身着蓝色的衣服,头顶上纯蓝色头巾抱着一束头发,留有长长的黑胡子,两手作揖,彬彬有礼。双眼炯炯有神,紧合着嘴巴,严肃地注视着前方,好像观察着每位造访者的言行。在其身后是一块红色幕墙,用纂书简介其生平。塑像左右两侧置有“编钟”和“编磬”。殿内四周墙体悬挂一幅“孔子简介”和30余幅“孔子故事”图文。在四周的窗台上,特意存放一些文庙建筑碎片,譬如“筒瓦”“戗脊”“勾头”“正脊”等,可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建筑之文化。

文庙,又称孔庙、孔子庙,这是专门为纪念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可以说,传统的中国城市中都有文庙,文庙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其以“文庙”冠名更为普遍。譬如,南京的夫子庙、曲阜的孔庙、北京的孔庙和吉林的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还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其中,中国就有1600多座,且保存较好的有300余座,但列入国保单位的仅21座。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维护文化的重要作用,孔庙便被古代帝王十分器重。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贺昌中学的文庙建筑属宫殿式,庙宇朝南,基本仿自曲阜之孔庙。一般来说,孔庙主建包括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明伦堂、棂星门、泮池等。在孔庙大系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为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原则。从建筑学上讲,绝大多数孔庙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其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从教育意义或祭祀角度说,孔庙主祭孔子外,又有四配、十二哲以及历代先贤先儒以及各地的乡贤名宦等。孔庙祭祀仪式虽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唐宋后逐渐形成了一套专用于孔庙的祭礼“释奠礼”,一般在每季度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上丁日举行,届时供奉的历代圣贤大儒都会与孔子一起受到祭祀。据说,在孔庙里你可以找到心中所景仰的人,大成殿两侧东西庑中受奉祀者,贯穿了2500多年,他们都用生命演绎着“仁”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