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好,微风不燥。鸟儿啼鸣,花儿不娇……
倚着爷爷的摇椅,耳畔传来了不一样的彩铃声:“红色文化传播人,韩家沟村李来平。善举感动新一代,组团方山访英雄。”
我的好奇,爷爷的热心,立说立行老小踏上了方山县积翠乡韩家沟村的旅程。两扇磅礴的大门顶,镌刻着“红色文化庭院”六个大字,一副别样的春联诠释着主人的事业和品格:缅怀革命家功绩;践行志愿者诺言。
方正的院落,处处孕育着动人的红色基因,所有的空间包括院墙,布满了原汁原味的“红色记忆”,漂亮极了!这是我见过的最上档次的展览。
主人和爷爷年龄相仿,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过花甲的农民,但他精心布置的“红色庭院”绝对不普通,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农家大门外车水马龙。
听爷爷说,出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畏,李爷爷年轻时就有收集伟人像章、抗日物件的兴趣,2017年被人引荐为寻找八路军烈士遗骸志愿者后,这种兴趣更浓,浓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全身心投入打造两件事:一是跋山涉水收迁烈士遗骸,二是全力以赴传承红色文化。
他的展览有报纸、照片、画册、剪纸、枪炮诸多难得一见的“宝贝”。聆听老人绘声绘色的讲解,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对党史、战火的眷恋钟情。目睹了中国工农红军军旗,看着难得一见的战地电台,摸摸炮弹筒的光滑度,嗅嗅鲜血染红的子弹夹,我打心底里为自己有幸跨越时空与红色文化相拥而高兴,为首次接受红色文化洗礼而自豪!从一大会址到天安门城楼,途经了韶山、南湖、井冈山、古田、遵义、延安6处革命圣地,这是褪色的铸造挂件告诉我的全新的历史知识点。
2017年至今,李爷爷已普查到了牺牲的烈士1400余名,比方山县志记载多400余名,完成收迁烈士遗骸31具。而今的老人,已成了一名八路军研究会359旅分会会员,我的倾慕之情油然而生,假如我也能像他一样,既有证件又为会员该多牛啊!今日之烈士遗骸,曾都是朝气蓬勃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豁然开朗,懂得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真谛,明白了抛头颅洒热血与幸福生活的因果。
告别红色庭院,爷爷淡淡的告我,那彩铃是联通公司免费专为老人送上的大礼,那语音的作者就是爷爷,看看承载了多少人对志愿者的厚爱和红色文化的憧憬!
庭院一洗礼,胜读十年书。心中的话儿献给党,我有答案了。老人尚能如此钟情红色文化,青年理当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农民能如此觉悟,学生更应激情燃烧!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红色基因传承人,康焱志愿入列报到,追随党的征程,何惧刀山火海。李爷爷之所以如此专注,其目的不就是让我们年轻人记住昨天、珍惜今天、奋斗明天吗?
红色庭院永不忘
坚定信念正气扬。
先学知识后做事,
无限忠诚献给党。
这就是红色文化洗礼给我的启迪!
(作者为孝义市二中学生,指导老师:康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