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

对联寄深情

□ 李海光

对联,俗称对子,上下两句、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是中华语言文字独有的艺术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爱用对联表情达义,教人育己,虽然大部分习作平仄常有疵,对仗稍欠工,显得稚嫩,但对事联故,将感恩、励志、言情的初心寄托在联中,也是一种文化的自娱自乐。一些春联作品发表于《山西日报》《吕梁日报》,杂文《联颂廉洁讽贪耻》在《山西监察》杂志发表,个别楹联雕刻在村庄的石牌楼上。今将未曾遗失的部分联例分类列出。

感恩篇

父归天地寒;

儿痛草木枯。

2006年12月22日(丙戌年十一月初二)是冬至前一天,5时30分,家父悄然辞世,享年84岁。父亲葬礼上街祭时的这副挽联,写时绘景表情:冰天雪地,耄耋父亲回归大自然,终有所归。百花凋零、万木枯竭的深冬,生我、养我、牵我、念我、疼我、恨我的父亲忽然一走,顿觉天寒地冻,一片荒凉、凄惨。丙戌年冬天本是世界公认的暖冬,只因家父的仙逝,才叫我们寒冷难熬。父逝子心寒,哀痛到极点,心枯、情枯、意枯、念枯。

父归极乐冬独冷;

母在高堂春共暖。

清心寡欲守父孝;

平身静气享春光。

这是我为我的小家阳台、楼内正门撰写的2007年春联。联中父逝母在的悲喜不言而喻。

侠骨驾鹤去;

柔肠伴魂归。

家父的一生是在“侠骨”“柔肠”的矛盾体中不屈不挠奋斗的一生,是在刚与柔的高度统一、相互依托、相得益彰中谢幕的一生。中共临县白文镇委员会在父亲的生平简介中说:“他在84年的人生经历中,练就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强性格,养成了扶弱济贫的柔弱心境。他面对邪恶,顽强抵抗;遇到困难,坚定克服;遭遇灾难,泰然处之;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他见到弱小,伸手相助;处交朋友,敬爱有加;呵护侄子,视同己出;教育子女,严爱适度。所有这些都值得后生晚辈学习、光大。”

悼念父亲,离不开刚与柔的对立统一。父亲在世,刚是立身之基,柔是成仁之本,刚中寓柔,柔中寄刚,刚是柔的基础,柔是刚的升华。当他抛弃烦恼、飘然天上的时候,我以姐弟兄妹的名义挽联一副:

铮铮铁骨,从军,抗日,入党,建共和,引领村民铲穷根,点点贡献比南山;

丝丝柔肠,孝亲,爱侄,持家,敬伴侣,哺育子女跃龙门,滴滴恩情如东海。

父亲参加革命48年,连任党的基层干部38年,在离开革命岗位时,没有得到分文报酬,年届古稀时才取得革命军人定期定量补贴。200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他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父亲把这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看作党对他一生奋斗的全部奖赏,满足感跃然脸上。

农耕一生将子女全部培养成国家工作人员的父亲,正在子女们有条件为他老人家提高生活质量的时刻,却魂归大地,了却了人间不了情。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有挽联祭灵魂:

父亲,父爱,父仁,父慈,父恩高天厚地;

儿思,儿念,儿悲,儿哀,儿痛刻骨铭心。

父亲为世事耗干了血,替子女操碎了心,患上了“癌中之王”的肝癌。当儿、女、媳、婿、孙、甥从四面八方回到老家,为老人家减轻痛苦,维持生命时,即将“当大事”的我心联一副:

严父伟大,爱儿有加;

犬子渺小,回天无术。

2007年春节,我为母亲“驻守”的老家窑门、大门撰写春联,祈求天道酬孝:

父亲无奈随冬去;

母爱有意伴春留。

奉母小节须极力;

送父大事惟倾心。

2008年11月1日(戊子年十月初四)9 时30分,我的母亲骤然与世长辞,终年79 岁。父母合葬礼上的挽联,正是母亲苦乐一生的写照,其中分句“耕种太阳、缝补月亮”是我至今无法超越的:

耕种太阳,力胜须眉,隐忍百般辛酸,点点滴滴,心血结晶子孙富贵;

缝补月亮,缜冠巾帼,倾泄万种至爱,针针线线,巧手锦绣儿女前程。

挽联的创作基础集中在父母的碑文中:

“……母,幼失亲娘,少逢乱世;既入李门,侍奉失明婆母,哺育成群儿女;中壮之期,担纲家是,操持有序,耕种锄收,力胜须眉;老来病扰,难得康健。母伴苦乐,千辛万难,付诸笑谈,劳累当蜜,喜形于子孙忠孝仁义。”

“双亲并肩,农耕立业。钟爱膝下,供读不怠。四子三女,俱跃龙门。为生存计,严父别家治村,忍耐寂寞,劳心费机;慈母守家帅子,耕种太阳,缝补月亮,承载双倍之重负。严慈相依,财耗于传道之校堂,力尽于子弟之事业。李氏由耕而读、由民而吏,不逊于乾坤之转换。子女前程,皆父母巧手锦绣;后辈富贵,乃严慈心血结晶……”

十年前,我曾在市、县的杂志上发表过纪念先父母的姊妹篇纪实散文《刚柔父亲》《苦乐母亲》,获得过十佳作品奖,进入了首届世界家风大会的文化宣传平台,今日夜读,仍会泪湿枕巾。文章标题取自这副挽联:

严父刚柔惊天地;

慈母苦乐泣鬼神。

此处引录临县文化名人刘国才悼念我母亲的挽联,句结《感恩篇》:

雕琢儿女,调理家庭,天下奇女子;

研磨晨昏,蒸煮艰难,世上苦人儿。

励志篇

春联是春节文化的极品,是社会和谐的缩影。有针对性的机关春联不仅可以舒畅同志心情,调节人际关系,激发干群志气,而且能收到其它思想政治工作收不到的效果,使干群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2007年春节,在临县安业乡党委工作的我创作了覆盖乡政府机关的嵌名春联,写出了平安、稳定、和谐、发展的主题,忆之别有一番情趣。谨举几例:

万种柔情,万般呵护万民乐业;

一身正气,一心成就一乡安居。

这是乡政府大门的春联,不仅嵌入“安业”二字,而且把安业的最佳含义“安居乐业”嵌入。

安业乡党委、政府院有前院后院,过道门上张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前院后院都属革命宝地;

大吏小吏同为人们公仆。

联语道破“天机”,革命不分前后,职位不在高低,吏属不在大小,党委书记与通讯员都是人民公仆。

安业乡乡干部,沉在乡村一线,既是领兵的元帅,又是破阵的先行,在全乡的发展与稳定上有措施、有贡献。其办公室门上的春联首嵌“长乐”,尾嵌“安业”,体现了公仆情怀:

长领人民旺家业;

乐为乡村保平安。

江河灵气集一身;

海洋情节纳百川。

功炳乡村,难分伯仲;

面临权利,静若霞虹。

与富裕安业联生紧;

向和谐社会进军急。

言情篇

我成家后的春联几乎都是自创的。联表心声,言情言亲言缘,寄思寄想寄盼,

如果能将联作积累起来,既是一部家庭发展史,又是一部社会微缩史,可惜那些满含乡愁的春联绝大部分已随春远行,记忆不复了。

我与爱人同年同月出生,2016年正好处在天命古稀之中,之前女儿结婚,年内儿子定婚,人生大事接近完成,阳台、楼内正门的春联,喜形于红纸黑字,分别是:

俸公式养肥老夫妇;

家寒捂热小子孙。

陋室俯仰唯康健;

睦邻上下皆平安。

杂物间座南朝北,面向家里的阳台,其春联以拟人手法说生活道理、人生哲理,居家常能看到,启智自我:

踞阴谐阳愧有限;

因小见大愉无边。

这年十月十八日,儿子辰龙、儿媳懿琛新婚,文友张兴贵为婚房撰写的嵌名联,寓意美好,是联中精品,录于此处,借花献佛:

良辰结对龙偕凤;

淑懿宜家琛佩花。

2017年1月4日(腊月初七)迁居“农机花园”小区高层楼房,新家如愿以偿:小户型、阳客厅、不挡光、有院子。自撰的迁居联溢满舒心、幸福:

高阁抱日暖身心;

布衣揽月福子孙。

2017年春节,迎接新媳妇回家过年,春联寄托了天下父母都会有的含饴弄孙:

陋室有义偕春暖;

老朽无求盼嗣荣。

2019年春节,在外成家立业的子、女、媳、婿双双携带孙辈回家过年,喜极而思,自觉夕阳浴身,春联中既盼孙辈长大成仁,又期子女青春常在,更想在对子嗣的思念中自身不老:

爱见甥孙快长大;

思量子女常年轻。

2021年春节,因“新冠”疫情,品尝了团圆时节子孙不在膝前的空落,遥望中体察到子女们生活节奏快,抚养后代成本高,更回想起先父母土圪公式林里捡钱供养子女读书改变命运的异常辛酸……春联传递着勤能补缺、俭以养德的劝世观:

后人俭勤聚福禄;

先辈艰苦转乾坤。

从两口之家到养育子女,从悉心赡长到祭父挽母,从儿成汝就到孙辈怡人,从迎春寄情到忆事悟理,不自量力地草拟了几副对联,在使章弄法中消费师长给予的文字福利。突然有一天产生了在“联”字面前止步的想法。那是应约到山西省作家协会,迎面看到二楼楼梯口一间办公室的春联,顿觉自己原来是联之盲客,故将习作错列于上,求教于大方之家。省作协的春联过目未忘,是联中教材:

推门即文章;

登梯皆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