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临汾市和晋中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在平遥古城调研时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古城的足迹,又恰逢春节期间平遥古城免费游,笔者也去平遥古城游览了一番,先后去了雷履泰故居、平遥文庙、城隍庙、县衙、日升昌票号博物馆等景点,每到一处都颇有收获。在平遥文庙内游览时,还发现几处“汾阳元素”,简单整理,分享之。
“香山遗老”木匾
平遥文庙明伦堂内悬挂一木匾,该匾长二米左右,宽不足一米,刻41字。上款“敕授修职郎汾阳县儒学正堂裴世杰为”,中间“香山遗老”四字,落款“大清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三月吉立 介宾张枢立”。“香山遗老”四字刚劲有力,游客时常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欣赏之余笔者惊喜地发现该匾是时任汾阳县儒学正堂裴世杰所书,介宾张枢所立。查光绪版《汾阳县志》知,裴世杰为猗氏县人,举人,清道光七年至道光十七年任汾阳县儒学教谕。该匾落款时间为大清道光十二年,介于道光七年至十七年之间。光绪版《续猗氏县志》人物卷有关于裴世杰的一段记载。“裴世杰,简静寡言,湛深经术,为文清刚隽上,尤工书法,秀静健拔,自成一家,士大夫得知珍如墨宝……挑补汾阳县儒学教谕,课试诸生,循循善诱,言简而意赅。及归乡里,历行纯洁,足不入公门,人皆钦服。”由此可知,裴世杰不仅文章好书法好,而且人品也好,常被人称赞。
又据汾阳《杏花村志—东堡》记载,该匾曾挂于东堡村德泰公张家大院内。该院张氏于清中期由孝义迁来。至于为何书“香山遗老”,是否与香山县张氏有关尚无相关证据,待考证。如若有关,则该张氏很有可能是由广东香山县迁于山西孝义,又由山西孝义迁于汾阳东堡村,这也就能解释通“香山遗老”四字的意思了。
修职郎、是正八品文官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儒学正堂即儒学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介宾,即乡饮介宾,是乡里推举出来较为德高望重的贤能之人。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清代乡饮于每年正月十五与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由各府、州、县正印官主持,在文庙明伦堂举行。“乡饮宾”又有“大宾”(亦称“正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统称“乡饮宾”,其中“大宾”(正宾)档次最高。
综上可知,该匾是汾阳县儒学教谕裴世杰为汾阳杏花村东堡人张枢的题字,该题字可能为介宾张枢参加了当时在汾阳县文庙举办的一场乡饮活动时向汾阳县儒学教谕裴世杰求得的墨宝。
超山书院讲席梁学海
平遥文庙内建有“超山书院”,据陈昆玉撰文的《新建超山书院碑记》记载,超山书院建于道光二十四年。至光绪三十二年废科举,超山书院共有历任讲席14人,其中一人为汾阳梁学海。据光绪版《汾阳县志》记载,梁学海,道光十五年乙未举人中解元,道光二十五年已巳中进士。
汾阳商号“合盛永”“三元魁”
平遥文庙超山书院山门墙壁,有两排嘉庆年间的石刻捐资碑记,其中一块名为《重建玉皇 后土神庙碑记》,该碑记录了重建由来及捐资人明细,笔者在碑上发现两处汾阳商号,其一为汾邑合盛永施银贰两,其二为汾邑冀镇三元魁施银壹两。汾邑即汾阳,冀镇即今汾阳冀村镇,由于时代久远,这俩商号详情暂无相关资料。
平遥文庙,坐北向南。总面积35000余平方米,庙区占地8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现存四进院落,中轴线上排列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等建筑。现存建筑大成殿为金代原构,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
参观游览平遥文庙有零星收获,但时间仓促许多细节没有仔细观看有意犹未尽之感,关于平遥文庙里的“汾阳元素”,也许还有遗漏,希有心人士一并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