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学做丈母娘

□ 张竹君

女儿出嫁了,嫁了一家极为普通的农家。说实话我当时十分的不愿意,不愿意倒不是因为我们家是城市的,人家是农村的,原因是公婆都已是古来稀,女婿是老生子,两个姐姐年长弟弟好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女婿还是个娇子。怕娇养的女婿为女儿撑不起一片天。这,谁说不是一个母亲最为担心的?最终,因为爱,为孩子的幸福熄灭红灯亮起绿灯。

新婚不久,女儿怀孕了,我知道了喜忧参半,喜的是我要做外婆了,别提多高兴了,忧的是,女婿从一个娇儿要转变为一个丈夫和父亲,角色转变的过程是不是很快能够胜任?诸多不放心,由此我没有把照顾女儿的责任推卸给谁,我是妈妈,认为世上只有妈妈好,由我照顾自己的女儿,无可非议,无话可说。照顾女儿的同时,乘机观察女婿的好坏,这对丈母娘来说也是无可厚非。期间,发现女婿倒是很勤快,回到家里洗衣服,主动刷碗,对女儿也关怀有佳,对我这个丈母娘也十分孝顺。

亲家母,虽说是农村人,从女儿结婚之事,可以看出是一个识大体、懂事理的女人。她年长我很多,我尊她为大姐,亲家母一家人对娶来的媳妇是一百个满意,又得知儿媳有孕在身,除了高兴,也少不了想对儿媳照顾示爱。一天,亲家母由大姑姐陪同来到儿子家,两家人在一起照顾女儿,到多一些热闹。听说,这个姑姐对女婿的娇惯,不亚于她妈妈,女婿从小跟随姑姐一直到上大学,关爱弟弟远比自己的孩子多。

眼见为实,她娘俩来的几天里,女婿不像之前那么勤快,有意对一些事不予理睬。原因是女婿要做的事,姑姐就立马当先,事事亲力亲为,女婿左右为难,这边怕丈母娘和媳妇不满意,那边怕屈了姐姐,这事我和女儿全看在眼里,从女儿的态度、女婿的脸色,知道小两口在闹矛盾,我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就偷偷地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非常的气恼:“等他们回去了算总账。”

女儿女婿闹别扭,事出有因,是因为亲家母她们的到来,女婿发生了异常变化,媳妇不爽。新婚不久闹不和,会激化两家人的矛盾,这时我既是妈妈又是丈母娘,可不能坐视不管,又不能挑拨事端。不能等,我得想办法,有矛盾要及时解决,才是上策,丈母娘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上,姑姐做好饭,把女婿饭后要喝的药给热上后,招呼一家人吃饭。吃完饭,我们就围着桌子聊了起来,这时,我同女婿说:“药应该热了,你去拿一下”,话音刚落,姑姐刹那起身,“不用了 我去端”。“你坐下, 让他自己端,他不是不长手”,姑姐见我的态度有所不善,也没有起身,女婿见状自己去端了,气氛一下子有点凝聚。姑姐和我年龄差不多,说到底辈分,她还得敬我几分,可从她的表情上看出尴尬中带着不满,亲家母也没有吱声。见状,我主动把亲家母和姑姐叫到另一间卧房,语重心长地开始,把这几天看到的,听到的,跟她们一一讲来,再把事情的应该与不应该,情理之中的道理给他们进行解释加以开导:“两个孩子联姻,媳妇肯定希望找的是一个既担当有责任心的好丈夫,结了婚他们小两口,再不单纯的是谁的女儿、儿子或弟弟,他们有他们的生活规则。你们的到来,应该使你儿子尽快进入到做一个丈夫的角色,儿子快速地改变,比往常更加勤快,媳妇才可满意,已然对你们的到来持欢迎态度,并报有感激之心。我们作为长辈帮不了他们一辈子,你们的多手多脚,只会养成他们的惰性,如果你们来的作用是以替儿子或弟弟劳作,不是帮助他去成长,恐怕媳妇对你们再次到他们家表示不愿意,媳妇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丈夫还是襁褓中婴儿,并且这样一来,小两口的矛盾会因为你们而起,小吵变成大闹,予盾会殃及到我们两个家庭,这结果不是我们两家长辈想看见的?”说到这里,亲家母一个劲对姑姐:"你姨说的对,你姨说的完全在理"姑姐也连连点头称是!

从那以后,两家人,对小两口的家事再不去多脚多手多嘴,他们成长得很快,当丈夫则丈夫,当媳妇则媳妇。

两家人的关系也真正地成为一家人。是的!孩子们的婚姻里,当丈母娘的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婆婆的也要听懂亲家的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