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配合部队作战,支援前线物资,机动袭击敌人;保卫后方安全,组织农业生产,帮助军属烈属。
民兵参战支前有着光荣的传统,是开展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我方的战斗能力,改变战场的力量对比,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它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烽火点燃神州
民兵组织遍布敌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8月,我党召开洛川会议,通过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晋绥边区也跟全国各抗日根据地一样,所有村庄纷纷建立民兵抗日组织,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使民兵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
游击战法神出鬼没
卫国杀敌战果赫赫
民兵在长期的生产和作战中创造了许多战略战术和战时生产模式,以他们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
各根据地的广大民兵,活跃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依托高山密林、江河湖泊、平原地道和青纱帐,到处摆开了杀敌的战场。原始的大刀、梭标、斧头,自然界的水、火、石头,都变成了他们杀敌的武器。
抗战中,吕梁民兵创造了许多灵活巧妙、神出鬼没的独特战法,麻雀战、地雷战、破袭战、围困战、伏击战、地道战、窑洞战、联防战、拔点战、攻心战、推磨战、混水摸鱼战。这些神奇巧妙的战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晕头转向、丧魂落魄、顾此失彼、疲于应付,为配合主力作战,粉碎日寇的“清乡”“扫荡”“蚕食”,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特别是其中的地雷战,在晋绥一带曾掀起极为广泛的群众性“爆炸”运动,以至出现了“家家打石雷,人人学埋雷”的壮观情景。临县郭炳旺从山里采集石料,在石头上砸出药孔,将硫磺、木炭炒拌均匀后放入药孔制成石雷,并发明出拉线、绊线等地雷战法。此后,各村民兵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制造了铁雷、石雷、瓷雷、陶雷等,发明了拉火雷、踏火雷、电火雷、定时雷、连环雷、绊雷、跳雷、飞雷等几十种埋雷方法。对于杀伤“扫荡” 之敌,保卫边区安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赫赫战果。
一面战斗一面生产
劳武结合保卫家园
在抗日战争中期,特别是1941 年到 1942 年,是敌后根据地最困难的阶段。日寇集中其主力进行“扫荡”、“蚕食”、“清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向我根据地进行挑衅,制造“摩擦”,企图把我军民困死、饿死。
我各抗日根据地遭到了很大破坏和损失,生活极其艰难,军队和人民没有衣穿、没有粮食,有时不得不以树叶、草根为食。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领导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广大民兵实行劳武结合的办法,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为保卫和建设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结合模式主要有:民兵组织与变工组织相结合。平时和群众一道生产,战时直接参加战斗;战斗队与生产队相结合。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走了就生产,战斗和生产两不误;变工与爆破相结合。一旦有战事,全体民兵和群众都能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即便是妇女、儿童也学会制造和埋设地雷,形成了全民皆兵的大格局;战斗指挥与生产指挥相结合。生产与战斗统筹兼顾,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益,而且加强了战斗指挥力量;缴获敌人武器与自己生产相结合。民兵武器除过向敌人夺取外,同时开展了自行生产。
民兵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打铁、熬硝、铸雷、造子弹做炸药。如晋绥民兵初建时3万多人,总共才有290多支枪,手榴弹6900多颗,猎枪827支,手枪2支。后来通过自力更生,军火达到了基本自给。到1944年,民兵发展到8万余人,民兵每人平均拥有武器1-2件,地雷、土炮、土枪、土掷弹筒、榆木大炮、来复枪应有尽有。到1945年夏季,岚县等5县,就有用于制造炸药的硝池129处,仅兴县民兵办的规模较大的造雷厂就有22个。
英雄彪炳史册
故事代代相传
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吕梁的民兵组织在与日军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绩。1940年至1945年6 月,包括吕梁在内的晋绥边区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共作战19149次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2026人,缴获各种枪支797支(挺)、各种子弹233949发、骡马193头,摧毁敌人汽车30辆、碉堡20座,收回电线224336斤,夺回被敌人抢去的粮食1593604斤、猪羊等牲口18581头。在这场敌我悬殊、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争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
在抗日战争中,民兵付出了很大牺牲。从1940年到1945年6 月,晋绥边区民兵牺牲1021人,负伤1438人。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李有年、陈正孝、崔三娃、韩凤珠、段兴玉、蒋三等抗日英雄和张秋林、刘能林、任万生等一大批支前模范,他们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吕梁英雄传》,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