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境内的北武当自然风景区,以其集“泰山之雄、黄山之秀、峨眉之奇、华山之险”于一体的特征,被人们誉为“三晋第一名山”。
北武当景区是我市重要的4A级旅游景区,文旅资源优越,是北方道教的发源地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四五以来,北武当山景区结合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旅游文化景观,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和文化品牌影响力。
过去攀登北武当山,在民间流传有“五里黄土五里沙,五里石阶往上爬”之说,意思是土路加山路,路途遥远,越上越艰险。经过多年开发,如今北武当山脚建设了宾馆、停车场,也修建了盘山公路,直通景区入口。登山有了诸多方便,显得天然神韵更具魅力。
北武当山景区入口处,正门石牌坊首先引人注目。这是用汉白玉雕刻的四柱三间七殿式牌坊,造型古雅,雕饰精美,浩大庄严,与瑰丽的自然景色相映成趣。石牌坊的西侧建有太和宫,中间一室正画墙上有真武画像和十大元帅画像,东西两墙壁有真武出家修炼成仙神话故事彩色壁画十六幅。绘画构图隽逸,形象丰腴,画工精致,色泽艳丽。画中的场景铺排,人物衣饰,无不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记者从这里进景区,只感峰回路转,不断盘旋上升,这就是过去的“五里黄土五里沙”路段,乘车直达五里石阶处,抬头看时,北武当山已突兀而来。山体巍峨,险峰凌霄,万木葱茏,瑞气环绕,令人顿觉云生足下,不觉有飘飘欲飞之感。
举目上望,北武当正面的登山之路——石阶,几乎呈九十度天梯状悬于空中,为防意外,石阶两旁均有铁索护持。知情者告诉我们,从此向上的石阶共有一千五百六十四个。奋力上登直达万神庙,才刚刚走过其中的一小段。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从万神庙至灵官庙,其间共有四百三十个石阶,由天际倒悬,似琵琶斜挂,人称“仙音阶”,脚踏石鸣,空谷回音,发出一阵阵清晰的回响,时高时低,时快时缓,有如丝竹之清脆,又如钟磬之齐鸣,宛如一篇奇妙的乐章。
灵官庙往上是持续高悬的天梯阶,再往上便是更陡更峭的仙桥阶。一般游人攀行至此,往往已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为减游人之困乏,北武当山大力创新攀登工具和产品,在山西首家推出新型新西兰无动力滑板车游乐项目,使登临攀爬更加轻松,眼界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推出两条线路供游人选择,不光有500米的体验线,还有5公里的长线助人游玩。
我们在当地稍事休息,便再起步而行,至青龙白虎庙,东行百米即玄天崖,有玉皇大帝庙、天寿井、乔松石等景点。这一长段路途虽然陡峭备至,然攀登其间,也正好可以尽览北武当山之奇观:
山中怪石。北武当山山体大多为太古代花岗岩组成,石质坚硬,加之千万年风蚀雨淋,形成了各种山石景观,如千仞壁、千尺崖、鹰嘴岩、九龙出洞、古猿望日、仙龟望海、石猪受难、天壶倾露、巨蟒探头等不一而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龟神斗智,那是由两块巨石天然形成的奇特组合,石龟十余吨重,石蛇七八吨,互相对峙,栩栩如生。石龟石蛇倒也罢了,令人叫绝的是偌大的石龟,底部支撑点却极细小,用手一推即摇摇欲坠。
山间奇松。北武当漫山生长着葱葱郁郁的古松。有的直上云霄,有的低矮伏地,或虬枝相依,或夭矫不群。依据它们不同的造型态势,人们分别称之为迎客松、鸳鸯松、托天松、母子松、如意松、回心松、鲁班松、喜鹊松、父子松、姊妹松、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等。山风徐来,松涛阵阵,时或低吟,时或怒吼,令人叹为观止,真是立根只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登临玄天崖,极目四望,眼前的雄奇景色似乎蕴藏着无限生机,令人不禁有出世之想。
过去攀登北武当山的人们,往往是爬上玄天顶,游览过玄天大殿后便算成功,然后顺着来时的石阶返回。殊不知,从后山小路林间灌丛中下山更加有趣,更是一番探幽揽胜、历险惊奇。
近年来,北武当山景区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后山木栈道与山顶游步道的衔接,开辟了一条循环线路。沿着后山下山路径迤逦而行,路面尽是各种形状石块、石条、石板、石台、石阶,有的呈天然之状,有的则露人工痕迹,蜿蜒向下,或高或低,或平或仄。路两旁全是乔木灌丛、藤条花草,空间狭窄,仅容一人在前,余人鱼贯随后,穿行而过。山腰间林木寂静,有不知名的山鸟儿在林间啼鸣,使人顿感王维笔下“鸟鸣山更幽、蝉噪林越静”的优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