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竞争太激烈了,多一点技能,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走得更稳一些。”8月12日,刚刚把两个孩子送去研学的家长李晓莉告诉记者。
李晓莉有两个孩子,儿子10岁,即将迈入四年级的门槛。女儿八岁,今年也将开启二年级的新阶段。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她感到必须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暑假伊始,李晓莉就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为儿子报了篮球等三个课外班。对于女儿,她选择了钢琴和游泳,以期通过艺术和体育活动,激发女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些科目是孩子将来学习的重要基础。体育艺术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竞争精神。”李晓莉对每个科目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不过,她也认为,培训班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必需品。儿子天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决定先将数学学习的重心放在兴趣培养上。因此,除了培训班外,她还为儿子寻找了一些数学游戏,希望在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中,儿子能逐渐找到对数学的兴趣。
整个七月,在上班之余,李晓莉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之间,这也促使她开始反思:“选择培训班时,还是要综合考虑老师的教学质量、课程内容以及孩子的个体差异,过多的培训班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疲惫,因此还是要学会适度安排。”
进入八月,暑假过半,各种培训班也都已结课,由于工作关系,李晓莉又开始忙起来,顾不上照看从各种“班”上回来的“神兽”们,丈夫在方山县驻村帮扶,在家时间更少,考虑再三,她又为孩子们找了一个去港珠澳的研学班。“反正工作忙得顾不上照看,不如送出去,省得她们每天在家看手机。光这一趟研学之旅,两个孩就花了一万多,整个暑假花了快两万元了。”李晓莉感慨,“但也是一种宝贵的投资,顾不上陪,总得为她们提供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