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特 刊

能力培养:参与便是成长

□ 本报记者 刘丽霞

暑假期间,孩子们或拿起毛笔挥毫泼墨,感受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或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在练习换气、划手的过程中,加强体育锻炼;或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提升艺术素养……有人说,一个家庭,最不亏的投资就是教育,在教育上父母都舍得花钱花心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80后”王娟谈及自己对孩子教育投资的初衷时感慨地说道。王娟的孩子任涵今年11岁,别看她年龄不大,却能写一手漂亮的楷书和毛笔字,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时刻流露着少年的自信与阳光。任涵还在读幼儿园大班时,王娟就给她报了书法班和口才班,到现在已经坚持了5年多了。

“我们报班的地址离家挺远的,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我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因为这些付出所带来的收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拿书法来说,学习书法不能速成,只能从一点一滴学起,它需要坚持和积累,孩子从刚开始的坐不住、没耐心到现在的每天主动要求练字,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又提高了她的专注力,尤其是写字的时候要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不能心浮气躁,长此以往,更加培养了孩子细致、专注、沉着、镇静的品质。”王娟笑着分析了她对孩子学习书法的看法。

“学习口才也是如此,从胆小、不敢在公共场所讲话到能够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轻松与人沟通交流,孩子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项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王娟说道。

今年暑假时,王娟还带着孩子在太原参加了青少年语言艺术展演比赛,任涵在比赛中获得了金牌。比赛结束后,王娟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每一次演出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登台都是一种蜕变,参与便是成长。愿你在之后的成长道路上也能像在今天的舞台上一样,勇敢、自信、充满阳光!正如她所写的这段话一样,父母对孩子一生最大的爱,就是让孩子拥有一种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