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彦琴
作家余华因为《活着》而家喻户晓。《活着》一改以往的写作风格,用平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了普通人福贵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语言未曾煽情,却能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也许小说的力量就在于此,用一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打动人心,触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在泪流满面之后,陷入对生活的深深思考。
福贵从出生就是地主家的少爷,家里有着一百多亩地,住在豪门大院里,身穿绫罗绸缎,衣食住行都有佣人和长工打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富二代”。可后来他学会了逛窑子、赌钱,直到把所有家产都输给了龙二。
福贵开始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普通生活。值得庆幸的是,被老丈人接走的媳妇家珍回来了,还抱着他半岁的儿子有庆。一家人虽吃糠咽菜,却也开心幸福。谁知好景不长,福贵在去给母亲买药的路上,在大街上被拉去打仗了。福贵见识了战火中尸横遍野的可怕,体验了几天吃不上饭的饥饿,最终踉踉跄跄地回到了家里。虽然母亲去世,活泼可爱的女儿变成了哑巴,可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他,对着眼前一家四口的团圆,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福贵之后的生活,虽然贫困,但有着一双懂事可爱的儿女,还有着贤惠的妻子家珍,也算是幸福了。可是,命运总是不讲道理,还要把无边的苦难扔过来。儿子、女儿、妻子,就连女婿和外甥最后都一一离去, 本来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跟他一样老的黄牛。
生活真是一位调皮的编剧,总在不经意间翻转剧本。当屡次倒霉的你以为生活刚刚要对你和颜悦色、网开一面时,又发现它突然露出青面獠牙,要连同你的希望一起生吞活剥;而当你终于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正要放弃之时,它又对你表现出怜悯,在你眼前摇晃着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你依然充满眷恋,不忍离去。
人生这趟单程车,无论亲人还是朋友只是在某个时候上车陪你一程,自己才是驾驶员。如果完全拒绝别人的参与,一个人的旅途未免太冷清、太孤独。如果因为太在意别人的去留,失去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人生就难以为继。其实,人生之路千万条,幸福与否不在于你踏上哪条路,而在于你怎么走。走在哪条路上,也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选择,今天的一切际遇,都是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人到中年,我喜欢在人海中领略五彩缤纷的生命色彩。就像站在生活的田野,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人生四季,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心灵光照,会欣赏到不同的人生风景,朝阳升起和夕阳降落时,都会有不同的、动人心魄的美感。人这一辈子,会经历荣光显赫时的志得意满,也会遭遇暗淡冷落时的垂头丧气。若常盘点欢乐和收获,你会觉得此生值得,对人生充满感恩;若耿耿于怀那些委屈失意,就会觉得生活刻薄,对人生充满怨气。若以感恩之心看生活,你会觉得所有经历都是财富,若以怨怼之心看生活,你会觉得人生处处都是敌手。
记得上大学时,我也曾是琼瑶和金庸迷,陶醉于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中不可自拔。而今,我开始迷恋人间平凡的烟火气,喜欢在普通人的一日三餐和早出暮归的劳作中,寻找生活的真谛。也许,从好高骛远到脚踏实地,从追求完美到悦纳一地鸡毛,从对精神领袖的向往到享受红尘俗务,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很踏实。
《活着》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活着的意义就在每日的生活之中,离开脚下的现实生活,去追寻好高骛远的意义,无异于缘木求鱼。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先天禀赋不同,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不能随意浪费挥霍。即使平凡如福贵,悲惨如福贵,也要努力的过好每一天。当生活以风刀霜剑对我们施虐时,除了现实的种种抵抗,我们还有最后一道屏障,那就是自己的心,心是生活杂质的最好过滤器,滤尽浮华,还能继续热爱的人生,才是丰盈的人生。
所谓《活着》,就是用对天堂的向往来代替地狱带来的恐惧,是一种积极务实的生活态度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中依然燃烧着向往的火焰,就能照亮暗夜,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光明,走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