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义
古人云:“酒以成礼,礼因酒而成。”酒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祭祀天地,到宴请宾客,到医药养生,到助兴诗词、将士出征壮行等方面无处不在。近日韩兵老兄在古玩市场淘到两枚投壶游戏所用的青铜制箭头,这是酒令游戏——投壶中必备工具之一。投壶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极盛行的博弈游戏,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乐精神。
始于弓箭,成于射礼。投壶是一种投掷运动,它由射箭演变而来,既是一项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博弈助兴的游艺。具体做法是投掷者站在一定距离之外,将箭投向壶中,以投中的多少决定胜负。投壶的起源很早,在先秦时就已流行,最初是主人宴请宾客时的一种礼宾游戏。在宴客时,或由于庭院不够宽阔难以放置箭靶,或由于宾客众多无法备弓比试,或是有的宾客不会射箭,就以投壶代替,以怡悦宾客,以习礼仪。投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百姓之家的传统游戏。
遵循规则,知礼守节。不论何种游戏均有规则,既然有规则就需要执行。古代投壶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是:在室内或庭院中放置一个比较大且广口、颈部细长的壶,凡是参与者按规定的距离,在壶的四周围坐之后,大家轮流将拓木或竹竿制成的矢扔到壶口中。所谓“矢”就是拉弓射箭,所用的箭。为了不使投入的箭反弹出来,壶中装有粮食或豆类等填充。胜负以箭投入壶中数量计算多者取胜,可以罚负者饮酒。实际上粮食在古代很贵重,酒更加珍贵,说是罚酒,其实更多的是承载着劝慰和补偿的意味。投壶宴饮游戏之一,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礼节极为复杂,投壶之前要由“主人奉矢”,还要致词,投者再三辞谢后,方由司射进壶,乐师奏乐,投者投壶。
文人寻趣,武士遣怀。宋代投壶主要在文人中流行,文人们“投壶弈棋,烧烛夜归”。北宋名臣司马光撰写了《投壶新格》,他结合投壶技艺宣扬儒家的中庸之道,强调投壶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他还对投壶的用具和规则做了详细规定,使之更加规范。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儿子李壁也写过一首《投壶》诗,认为射箭、下棋都费力劳心,不如投壶玩起来方便,通过投壶可习得礼仪,提高修养。而且投壶自有其规则和道德,不可取巧用计取胜。南宋末年诗人卢钺也有一首同题的绝句诗:“离骚课罢便投壶,长日身心得自娱。多少论筹闲殿最,始终中节定工夫。”投壶是文人读书之余的娱乐,尽管不必计较输赢,但也要力争取得好成绩。众多史料显示,酒与军人同样关系密切。常有出征酒、庆功酒的说法,大战胜利后,古代皇帝犒赏三军时,将士们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古代军中因酒误事、贻误战机之事,亦不胜枚举。酒虽能缓解军营的苦闷,激发战士的豪情,但是,古往今来,杰出的军事家们都明晓军人喝酒,利少弊多,常常奉行禁酒原则,打造出一支支军纪严明、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劲旅。譬如岳家军禁酒,戚家军也禁酒,革命的红军一段时期内也禁过酒,但是禁酒的同时也讲究人性化管理,比如节日休息时总会饮酒庆贺,起初军人利用射箭的方式比赛输赢饮酒,后因场地限制,逐步改为投壶。这一娱乐活动,不仅缓解军营生活中的压力,也能缓解驻守边防士兵的思乡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黄灯数盏夜三更。和平时代边境仍然需要将士的驻守,为了国家和小家的安宁,总需要有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宴饮,共同玩酒令游戏,增进团结、锻炼身体,通过参与投壶游戏,人们可以在欢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到投掷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