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朱之俊品杏花酒听离石弹唱

□ 吕世宏

清初长治人程康庄著有文集《自课堂集》,其中有一诗叫《饮西河朱太守峪园,谋娇侑(助)觞,乃更以意属予延其舍,予虽留醉,然终却其请》。西河朱太守即汾阳朱之俊,清初曾任太史编修明史,后辞职归里,知府尊为乡绅,故尊称朱太守。

程康庄,长治武乡县人,崇祯九年二十一岁选为贡生,明末他父亲认识翰林院侍讲朱之俊,而且朱之俊女婿也是武乡人,所以朱之俊给程康庄做过科考辅导老师。明亡后,朱之俊居汾阳,顺治十七年程康庄出任清朝官员,康熙九年转职陕西耀州(铜川),耀州来往京城或者回武乡难免路经汾阳。早春二月,程康庄在汾阳遇到昔日老师朱之俊,朱之俊对他盛情款待,还邀他游私家别墅峪园,从离石请戏子为宴会助兴。朱之俊为了表达对程康庄的盛情,拿出了最好的杏花村竹叶青酒,程康庄大醉。当日,朱之俊竟然提出让离石青娥戏子美女给程康庄陪酒,并做媒给他做小妾,程康庄婉言谢绝。诗中程康庄庆幸自己酒醉心明,没有答应朱之俊的美意,因而写下了这组小诗。

其一,“疲驴鬼帽入孤村,客里逢春竹叶樽,但使杏花能作伴,莫叫红袖傍云根”。表达了诗人只爱美酒,不爱美女的人格。“红袖”即美女,“云根”指僧人云游洗脚之地,表示自己如高僧云游只爱美酒春风,不爱女色。“但使杏花能作伴”,竹叶青酒产于汾阳杏花村,此诗将杏花村地名上溯到康熙年间,《红楼梦》里的杏花村素材出自汾阳,此诗可谓又一佐证。

其二,“离石青娥依画楼,凤鬓度曲不知愁,莫因太史虹桥渡,错认仙人在上头”。朱之俊峪园来了几个离石的弹唱戏子,天真烂漫,朱太史竟然帮媒,“虹桥”比喻牵线搭桥,程康庄拒绝了朱之俊作媒好意。今国家级非遗离石弹唱“度曲”溯源到了康熙年间。

其三,“四竹成林莫放宽,威君青眼不曾难,桃花洞口谁相问,小伎能粼范叔寒”。范叔是战国魏国人,曾经跟魏中大夫须贾使齐,从齐返回魏国,中大夫须贾突然诬陷范叔有通齐嫌疑。范叔被捕,几乎被魏国人揍个半死,靠装死才得以逃脱。逃脱后,范叔化名张禄,随秦国使者王稽逃秦,并得到秦王重用。范叔以远交近攻加强王权之策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悦,拜范叔为相。范叔相秦,化名曰张禄,而魏国茫然不知。魏国听说秦国将要伐韩魏,派中大夫须贾赴秦游说。范叔装作乞丐到客馆拜见仇人须贾,须贾认出乞丐竟然是范叔,大惊曰“范叔固无恙乎?一寒如此哉!”于是取一绨袍赐之,范叔默默接受。随后须贾知道了秦相张禄就是范叔,乃肉袒膝行登门请罪。范叔数其罪有三,然而感谢“绨袍”之赠,认为他还有点良心,因而原谅了须贾。

程康庄将朱太史招待自己比喻为范叔青眼,说明过去二人有过矛盾,最终朱之俊原谅了程康庄。估计崇祯四年朱之俊免职时,程康庄是国子监学生,大概当时没有添好话,二人有交情也有矛盾。

其四,“白水朱鱼太古岚,园林二月柳毵毵,相逢只饮葡萄绿,缟袖新妆堕马憨”。峪园泉水清澈红鲤悠游,垂柳翻绿。再一次强调只爱葡萄绿的竹叶青酒不爱弹唱美色。“堕马髻”古代女子发型,“缟袖”是红袖美女的意思,憨,说明自己对美女反应迟钝。只爱竹叶酒泛绿,不爱美人舞翩翩。

朱之俊请来的离石娇娇女与杏花同在,组合起来与红楼梦“娇杏”一名巧合,而且出现了云根佛寺,也有寺庙巧遇美女之意。“谋娇侑觞”与“但使杏花能作伴”,组合“娇杏”,“娇杏”实有美酒娇娘的意思。《汾阳县志》说朱之俊“擅园亭声伎之胜,名流觞咏无虚日”,说明朱之俊不废酒色,放荡不羁,大有早年贾雨村之范。

贾雨村题丫鬟娇杏诗曰“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刻画了贾雨村的“禄蠹”心态。禄蠹没有治国安邦的志愿,一心想着自己升官发财,所以往往靠侥幸成功。脂砚斋评“娇杏”为“侥幸”。朱之俊在魏忠贤案件里侥幸逃脱,险遭极刑。朱之俊不仅自己结交魏忠贤,深受其害,还连带了同榜汾阳宗室进士朱慎䤰,朱慎䤰因结交魏忠贤被革职而自暴自弃。

朱之俊的峪园,继承自明代永和王的万柳山庄,地处峪道河水泉村一带,刘天成“水泉村,村西有泉名老泉,村左近泉颇多,江流崖头等村,俗名羊儿山水”,神头山,《水经注》称“西羊头山”。长治有东羊头山,此地即西羊头山,马刨神泉循山而流,而万柳山庄就在羊儿山下。高平市羊头山是炎帝陵墓所在,汾阳西羊头山也当与炎帝部落居留有一定关系。

清初朱之俊招安有功深得清家器重拥有一定权力,明藩二王旧府充公,朱之俊是管理者之一,与永和王后裔有一定矛盾,故笔者提出朱之俊是《红楼梦》小说贾雨村的原型。朱之俊为汾阳留下了诸多文物古迹功劳不小,然而明末叨扰王府捐资必然是常有之事,说他给贾家“生出多少事来”并不为过。作为王府后裔曹雪芹可能有三分怨气在心中。宋之问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贾雨村也大有宋之问之风。朱之俊乃《红楼梦》人物贾雨村之原型说的提出,可以提高朱之俊的知名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宋之问朱之俊都算奇葩,实乃艺术范儿。

朱之俊是明末清初汾阳第一文化人,著有多部诗集和文集,文峰塔老爷山等大批文物古迹皆其创建,若能立馆纪念,修一处纪念场所,自然为山西文旅开发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