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一次心灵的救赎

——读游记《走出荒野》

□ 冯利花

《走出荒野》这本书封面上一个巨大的旅行包很吸人眼球,而且这个旅行包扎扎实实压在了一位女性身上。这对于同样也爱旅行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很有诱惑力。她的旅程会是怎样一番精彩?读完此书后,我完全被作者睿智温情的笔调,诙谐幽默的表达,深刻入微的剖析所打动,更与作者意义非凡的收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也正是此书2012年一经出版就连续126周盘踞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罕见地横扫2012至2015年度17项图书大奖的原因。

《走出荒野》这本书由美国小说家,散文家,专栏作家谢丽尔·斯特雷德所著。靳婷婷、张怀强翻译,此书是作者的代表作,她根据亲身经历以私人日记为基础整理而成。她在自己的情绪变得一团糟的时候踏上了太平洋屋脊步道,这也得以让读者们能有幸跟着《走出荒野》——书品味其中精彩!

《走出荒野》这本书跟随着作者脚步的推移,给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人性之真实画面,看不出一点矫情。书中这样写道:“在踏上步道前,我也曾犹豫彷徨过,光决心就下过三次,即便第三次打定主意大显身手的时刻终于到来时,我想途中肯定充满了我始料不及的意外,我转念一想,放弃吧?”照顾生病的母亲时,她写道:“我是多么想听到母亲称赞我是这世上最好的女儿啊!我并不以这个想法为荣,但我的确渴望得到这样的夸赞,我竟不加掩饰地直接问母亲,我是不是这世上最好的女儿?”而在她母亲死后,亲人关系也大不如前,她这样写:“与继父艾迪搭建的房子虽还在,但我感觉已经无‘家’可归。虽然利夫、卡伦和我的姐弟关系无法改变,但我们已渐行渐远。在经历了一年难捱的分居生活后,我和丈夫保罗也终于结束了我们的婚姻。”至于朋友,在她看来毕竟没有血缘关系,情谊也就时断时续。除此,作者也毫不吝啬地展示了旅途中来自陌生人暖心的安慰、真诚的帮助、实心的鼓励、发自内心的赞赏。正如旅人格雷格对她说的:“你做得不错,谢莉尔。别想太多了,你虽然是个新手,但很能吃苦。吃苦要算旅行中最重要的品质了,你做的事情是常人做不到的。”他们虽来自四面八方不曾相识,但在大自然面前,短暂的交集却把人善良和无私的本性展露无遗。而所有这些,都给了作者能坚持走下去的信心与勇气,也让读者深深领略了人性之美。

《走出荒野》这本书作者用独特的手法、诙谐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跟着她领略了山的巍峨、物的灵性、大自然的壮阔、野外的残酷。同时,读者也跟着作者了解到很多野外徒步必知的常识,必备的技能。她这样写道:“被缪尔称奇道绝的光之山脉,当我吃力地走过融化的雪水汇成的溪流,照我步行的速度,内华达山脉显得那么不可逾越,脚下的路仿佛永远也走不完。”她这样写道:“仿佛我正立于世界之巅,俯瞰着世间万物。”她还写道:“积雪的消融竟如一窝嗡嗡作响的蜜蜂一般充满了生机,融化的声音偶尔像汩汩的水声,有时又会从树枝上大片大片地倾泻而下。”她的描述有时又让人忍俊不禁:“我先是确定无疑地听到了重重的鼻息声,抬头一看,在离我20英尺远的步道上,停着一只大如冰箱,四肢触地的动物,我俩四目相对,双双大惊失色。我把哨子吹得穿云裂石。”在碰到响尾蛇时这样写:“如果我能跳起来的话,一定会惊得蹦起三丈高,但实际上我只往上拔了拔,我用了整整十分钟的时间才终于鼓起勇气,用脚跨出一条大大的弧线,身体颤抖着跨了过去。”沉浸于书中,煎熬着作者的煎熬、疼痛着作者的疼痛、欣赏着作者的欣赏,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走出荒野》这本书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引领读者一步步看到了作者心路历程的改变,作者最终得到了心灵的救赎。出发前她这样写“我只想变回曾经的那个自己,那个既坚强又有责任心的自己,我想一边徒步旅行,一边思考我的整个人生。”中途她这样写:“绝望、孤寂、焦虑尤其是身体和心理上的煎熬,全都是撼动意志力的根基。”最后她这样写:“我感到自己完整了,我再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大笨蛋了,我充满力量、内心平静。我不仅要感谢这漫漫长路,也要感谢在我心中聚集的所有感觉,感谢路途教会我的一切。我在太平洋屋脊步道上从每个人身上都得到了太多,他们让我大笑,让我思考,让我坚持了下来。”在拜读完此书后读者也跟着她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脚步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走出荒野》这本书却把二者合二为一。作者在旅途中脚步随着心灵的释放变得轻盈,心灵随着脚步的推进变得释然。读者在品读此书后与作者一样收获了勇敢和坚强!整本书睿智温情的笔调令人动容!期待所有读者也能来一场属于自己的心灵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