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诗家笔下的常客。假若大雪来临之际,一边观赏这大自然的奇光美景,一边细品几首咏雪诗,则别有一番情趣。
中国古代咏物绘景诗中,关于雪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流传下来不少名篇佳句。《诗经》里便有“雨雪其雱”“雨雪霏霏”的诗句。其后,咏雪诗接踵而至,数不胜数,且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从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到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字字珠玑的优美诗句,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启迪。
雪,纯洁无瑕,滋润万物,她是冬的精灵,春的使者。在诗人眼中,雪会生发灵感、承传意脉和创新妙境。韩愈是一个善于创新的诗人,他写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作者以春花比白雪,花雪互喻,移情于雪,赋予雪花以人的感情,想象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来报。在他眼中的雪已不是严冬的化身,而是春天的使者!拟人化的描写,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读了名家的经典诗句,让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有趣的打油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据传,这是一个姓张的唐人写的,诗中没有一个雪字,却也有着一种妙不可言的生动。雪也可能会使物价飞涨,贫民为衣食犯愁,便有打油诗曰:“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几句诗把雪灾和老百姓的苦难联系了起来。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几个读书人兴高采烈地在茶亭里赏雪吟诗,正当他们谈笑风生时,郑板桥也走进了茶亭来赏雪。有个年轻人见他粗巾布衣还有赏雪的雅兴,便想戏弄他,“你既来赏雪,不妨也作首雪诗如何?”郑板桥触景生情,随口吟到:“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刚听到这里,年轻人捧腹大笑说:“不会作诗莫作诗,留下话柄人笑痴。”郑板桥不动声色,继续吟到:“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读书人们听了由衷的佩服,都要拜郑板桥为师呢。
说到写雪的诗词,大家自然会想到毛泽东在1936年2月写的著名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抒写了伟人毛泽东雪的情结,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将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都溶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中,充分展示了伟人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何处梨花早放香,琼枝飞絮叶堆霜。且飘素蝶三更夜,还剪银装二月裳。陌上仙踪童话梦,庭前玉影赋诗章。玉龙起舞含春语,只道冰轮在故乡。”雪是大自然的杰作,承载了无数美好的寓意和情感。雪的洁白无瑕,给人以纯净、宁静之感,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雪为土壤积蓄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有“瑞雪兆丰年”的赞美。然而,有时也给农户带来灾害,每年梨花盛开后,果农最担心的就是寒冬,一场春雪可能夺取果农一年的收获。“梨花早已开,大雪又飞来。叹我农夫泪,愁其果木灾。鹅毛空独舞,冷面窘双腮。谁堵银河漏,灵霄斩玉台。”
我曾作一首《齐天乐·雪》,就用它结束这篇诗话吧:“漫天飞雪飘琼絮,冰凌挂凝街树。两只寒鸦,归巢喜鹊,都把冬愁轻诉。窗前玉露。见园洒精灵,屋檐雕柱。韵舞玲珑,冷风摇曳柳银缕。临仙轻落白雾。隐山峦远影,谁望何许?曲径萧疏,人凄道楚,盼得阳光几度。晴空暖宇。笑馨茗香茶,醉熏心绪。酒伴琴声,似流泉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