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腊八节。在儿时的记忆里,腊月是冬天里最冷的月份。不过在腊八这天,却总能喝到母亲熬的腊八粥,那时的我,甭提有多开心了。
记得每次做腊八粥,母亲总是提前把各种豆子洗好,之后把它们放进凉水中浸泡,粳米和糯米泡在另一个盆子里。母亲说豆子和米多浸泡些日子,熬出来的粥更黏稠,味道更好。到了腊月初八中午,母亲把米、豆子、水都放到铁锅里,然后生火慢慢熬煮。浸泡过的豆子湿润润,水灵灵,变得鼓鼓囊囊看着特别的可爱。不一会儿的功夫,水开始咕嘟起来,慢慢的粥越来越稠,米和豆子的香味就在屋子里蔓延开来,这味道只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更不用说品尝了。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腊八粥不仅是习俗美食,更是养生佳品,有和胃、补脾、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等作用。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地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有关腊八节,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却表达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如今的腊八粥,原料十分丰富,大米、糯米、各种豆类、栗子、杏仁、莲子、核桃仁、大红枣、桂圆肉、花生、白果、百合等皆可入粥,任选几样,均可随意搭配。
浓浓腊八粥,喝的是一种情结、一段记忆、一种传承。也是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