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饭桌上读报 宣传新政策

□ 李竹华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著名的“75号文件”,首次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改革的春风开始吹拂神州大地。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大部分地区推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这股改革的浪潮也席卷了我们孝义。

这幅在饭桌旁读报纸的照片,是1981年4月下旬拍摄的。那时,我还是孝义县兑镇公社后庄大队的一名社员。当天,我受生产队长张永金指派,去叫社员们到生产队开土地承包动员会。这时,邮递员的自行车铃声响了。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新到的报纸,走进了社员冯思俊家。他们一家人正围在一起吃饭,听说我的来意,就要我给他们读一读报上刊登的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政策。于是我坐下来,一字一句地念着那些顺民心、合民意的政策,给农村带来变化的报道,大家听了都乐呵呵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社员马春生是个摄影爱好者,那天刚给村民拍完照片,碰到我便和我一起来到冯思俊家,看到一家人专注听报的场景,他迅速端起海鸥牌120照相机,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个珍贵又令人难忘的饭桌读报场面瞬间。

那时,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大锅饭”模式束缚着农业生产的活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让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从那以后,后庄大队的田野里满是忙碌的身影,社员们精心打理自家土地,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

如今,每当回忆起那个读报的场景,依然感慨万千。那份报纸,不仅传递了政策,更点燃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让曾经贫困的乡村逐渐富裕。它是时代的印记,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历程,激励着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