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悦读

类族辨物 与人和同

□ 梁镇川

类族辨物,这个成语出自《易经》同人卦象辞:“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辨物,意为君子小人以类相聚,使事物得以分辨。唐孔颖达疏:“族,聚也。言君子法此同人,以类相聚也。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间杂也。”(《周易正义》卷二)

一说,类族,犹如同一宗族的人姓氏相同;辨物,犹说事物相异为千千万,但又同类相聚,不相同的也能求出所同。(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卷二)

类族,也可以理解为,天乾创始万物,虽然各类物品以族区分,特点各异,但它们共同在大地上茁壮生长,以此而喻“异中求同”;辨物,是说阳光之所及,凡物必照,虽然在同一阳光照耀下,但分明可以辨析各种物品的不同,以此而喻“同中有异”。正如明代理学家来知德说:“类族者,于其族而类之;辨物者,于其物而辨之。如是则同轨同轮,道德可一,风俗可同,亦如天与火不同而同矣。”

从同人卦卦形看,下卦离,象征火;上卦乾,代表天。火光明,向上升,与天会同,光明会聚在一起,是“同人”的形象。这一卦只有一个阴爻,其余五个阳爻与之结合,也有“同人”的含义。同,是会同、和同、会合、集会之意。“同人”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和同、和谐。《礼记·运礼篇》中所说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正是这一卦的理想境界。

同中有异,是在大家齐声认同时,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以及主见,要学会自己思考,有自己的个人思想。

异中求同,是在大家的想法都不统一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在不统一的想法中找到一个相同点,统一思想。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脑海里各有思想,事业上各有千秋,很难规整划一。人与人之间要求得和同,无非是“异中求同”“同中有异”,这就叫“求大同存小异”,以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为重,实现道义上的和同。

从易理的本质来讲,真正的“同人”是“与天地准”,以纯正之“贞”,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众人合其利,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与人、与世、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只有“天人合一”了,人与人才能合一,人与人才能和同。人与人和同了,才能万众归心,国、家才能兴盛,事业才会有成,也才能人人遂其心志,共创美好未来。

如此大道,世人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