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小城的人们又开始忙着打手工月饼了。从配料,到加工,大家伙忙得不亦乐乎,巷子里到处飘荡着香甜的味道。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苏东坡亦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吃着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酥酥甜甜,可见中秋的味道藏在月饼里。
每年到了中秋节前后,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儿时拜月、吃月饼时的场景。那时候的节日,总是带着庄重,一板一眼地在农历中行走。
那时候烤箱还不是那么普及,人们都是在炉子上烤。有炉子的,大家就互相帮衬着,今天帮忙给这家打月饼,明天又帮忙给那家打。毕竟不是专业的,有时烤出来的月饼要么火候不到,要么差一点就烤焦了,硬梆梆的,可是谁又会在意这些呢!大家伙像一家人一样亲密地相处着,这种可贵的邻居之情至今让我无法忘怀。
到了八月十五晚上,母亲找一个盘子摆上月饼、核桃、苹果、梨,葡萄等水果。我们小孩子净手焚香,之后在果盘边双手合十,磕头祭拜。沐浴着皎洁的月色,一家人边吃边赏月。吃着自己动手做的月饼,感受到的是一种收获的喜悦,这或许就是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吧!
中秋节,是一个承载着千年传统与文化底蕴的佳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既点缀了夜空的幽梦,又提醒着我们对传统价值的珍惜。让我们在品尝月饼、欣赏皓月当空之时,不忘内心的真实与平静,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期盼。
如今,超市里不同种类的月饼包装精美,琳琅满目,看着虽然精致,却少了些人间烟火气。因为无论何种食物,唯有经过人类温暖的双手,才能跟爱融合在一起,升华成记忆里的味道,经年不散,铭刻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