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悦读

裒多益寡 称物平施

□ 梁镇川

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这两个成语,出自《易经》第十五卦——谦卦。裒(póu),减少;益,增加。意思是使多余的减少,使缺少的增加;衡量事物的多寡,使其平均。这两个成语体现了谦虚美德的本质。

谦卦,高度赞扬谦虚的美德。寓含地中有山,卑以自牧的智慧。

《序卦传》 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意思是有了伟大成就的人,不可以自满,必须谦虚。所以大有卦之后是谦卦。

这一卦,内卦艮,象征山、止;外卦坤,象征地、顺。内有山的静止和幽深,外有地的柔顺和承载,内心知道抑制,外表呈现柔顺,内无矜心,外无傲行,这就是谦虚的形象。这一卦又是艮的山在坤的地之下,山至高而地至卑,以至高而下至卑,亦是谦之象。没有平地,不见高山,高山对于平地不但不矜其高,反而卑藏于平地,也是自谦之象。

谦卦卦辞高度赞扬了谦虚的美德。

首先说:“谦亨,君子有终”。文王系群认为,谦为美德,人所同好,人而能谦,则畅行无阻,故亨。这里的“有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说君子能始终如一,坚持一贯地保持谦虚的美德。凡是美德,都是一种涵养,涵显得很深,心量很大,这种心量是用德来涵养的,谦虚之德也须德来涵养。佛经中有一则故事,一次释迦莫尼问弟子:“一滴水放到什么里面才不容易干?”回答是放在大海里不容易干。水也要水来涵养,同样道理,德也要德来涵养。有德的涵养,谦虚的美德才会保持始终,坚持一贯,只有始终如一的美德才为谦亨,才会亨通。

二是说只有始终一贯地保持谦虚的美德,亨才会有终。开始或许不顺利;在进行的过程中或许会受到一些阻滞,但自谦而人益尊敬,自谦而德益光显,由于谦逊,必然得到支援,最终能够成功,亨通。

接着,彖辞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彖辞以如此高的格调赞美谦虚。为什么 “谦亨”呢?因为它像天道的德行,光明普照下方,毫无私欲地周济万物;同时又像地道一样,卑容万物,生机上升,长养万物而运行不息。从天道看,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谦受益;从地道看,高岸为谷,升谷为陵,高处倾陷,将多余的部分流注到低处;鬼与神也往往使盈满者得祸,谦虚者得福。人们的心理也是厌恶满盈而爱好谦虚。谦虚受到尊重而发出光辉,谦者不自满,始终与时偕行,所以他什么都可以逾越,而他人却很难逾越他。这就是君子学问、德业的涵养善始善终的结果。

这里,从天、地、鬼神、人的法则的高度,来赞美谦虚。其实,并不是天、地、鬼神、人都褒扬谦虚美德,应该反过来理解,而是谦虚的美德符合天地运行的法则,符合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情世理,所以才能亨通;不是鬼神害盈而福谦,而是以此来比喻,满招损,谦受益,满盈必然招致祸虑,谦逊定会得到福报;“人道恶盈而好谦”,也是说满盈便会遭人厌恶,谦虚便会受人尊重、喜爱。这就是“君子之终”。

所以,象辞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地是卑下的,山是高大的,卑下的地蕴含着高大的山,是谦的象征。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减少多余的,增益缺寡的,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应该像秤称物品一样,做到“平施”,即轻重持平,均衡地施于。也就是发扬这一精神,衰多益寡,减有余而补不足,使轻重大小,各当其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