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书评

文家庄的武勇

——读《朋友圈的扶贫故事》有感

2021年10月24日 12:09:15 编辑:

□ 蒋殊

记不清什么时候认识的武勇老师,也记不清是通过哪个朋友介绍认识的,更记不清交往几年了。记忆中除了一两次工作场合交集,私下里吃饭似乎只有一次。然而,并不影响与他成为朋友。

对武勇熟悉起来,是他去浑源文家庄扶贫之后。因为是微信好友,便时时可以看到他朋友圈的动态。近几年,身边很多熟悉的朋友成为驻村干部,这些平常的城里人一下子吃住在乡村,自然会有诸多不习惯。比如我熟悉的朋友安好,日常本是一位生活考究又小资的文艺女子,哪怕喝一碗玉米面糊糊,也要用她的专属瓷碗,再放在专属木制托盘上,用一把专属小勺,坐在窗边完成属于一碗饭的仪式感。她是从未在乡村生活过的人,却自愿去挂职一个乡的副乡长。还记得她第一天到达目的地的住处,空空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简陋的床,连暖气都没有。许多人劝她放弃,然而她不仅坚持下来,还踏踏实实把自己融进那片土地,并在结束扶贫之后多次悄悄潜回工作过两年的地方,体验泼洒在那里的温度;还有我的两位同事、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的许树坪与于晋芳,成为我的家乡武乡县一个村的驻村干部后,我回乡给她们最好的礼物,便是请她们到我的驻地洗个热水澡;还有一些平时拿笔的作家朋友们,在乡村一扎就是几年,不仅可以像任何一个村民一样淡然坐在炕头快速将一碗面扒下肚,更深入乡野的沟沟坎坎,写出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大作。

作为出生并在乡村生活过的人,一天天看着这些扶贫干部扎根乡间以不同的方式做事,很是感动。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期间也多次了解并书写过一些扶贫的人与事,比如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沁源赤石桥乡原党委书记李飞,比如用一双巧手助娄烦县天池店乡河北村铺出小康大道的第一书记韩永政,比如进村第一天便挨了村民打的冯毅……多少次想,如果换了我,能吃得了这些苦吗?在遭遇挫折后还能坚持下来吗?更重要的是,我能为那些土地做些什么?

或者,真正的扶贫方式,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想,大多数人,还是踏踏实实给村民做事吧。

比如供职于山西省文联的摄影人武勇。自2019年4月8号开始,就把浑源县蔡村镇文家庄村作为工作的新“战场”。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已经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第五次扶贫了。文家庄,是他2015年刚刚结束两年扶贫的地方。或许连文家庄的人都没想到,时隔两年后他会再一次回来。

那一年,他已经57岁。何必呢,许多人这样想,也这样说。可是,他毅然重返这个边塞北地,决定用扶贫为他的工作生涯划上句号。

我或许可以想象出武勇第二次回到文家庄时的心情,熟悉,又陌生;温暖,却寒冷。那是2019年初春,然而“春寒料峭,刺骨的冷,穿上冲锋衣都冷。”没错,这是他首日的记录,也是首日的心情。浑源地处山西北部,春天总是在别处夏天到来之际才姗姗来迟。

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一张桌子,搭建起他在文家庄住宿兼办公的“家”。“早晨起来准备吃药时,才发现晚倒的水竟然冻住了!”

真有一丝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情,尤其是一张进驻20天后他站在风雪中打井的画图,感人至极。当然,武勇不是我要塑造的悲情人物,这也不是他重返文家庄的初衷。他进村第一件事便是轻车熟路找到村书记,迅速展开当年的工作计划。

他又以摄影人的职业敏感,将朋友圈作为日记本,用镜头记录下日常点滴。

武勇应该想不到也没有计划,扶贫两年的朋友圈可以成为一本书。如今捧读,一是实在,二是温暖,三是艺术。

实在的内容

打井,旧剧场改造,危房改造,爱心超市搬迁,帮助村民售玉米……武勇的扶贫工作,在飘雪的4月紧锣密鼓开启。4月29日,入村的第21天,他便在省文联主席郭健的带头呼吁下,在山西交通广播的帮助下,帮村民销售掉20多万斤滞留的玉米。

“上午,贫困户朱秀英来找我,说去镇上办理低保需要家中视频资料,我们马上上门投入拍摄,一连拍了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贫困户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下午村民刘保贵来访,说有人在他家门前路上倒了垃圾,下雨时水会淹到他家墙根,让我们立即处理,否则要筑墙堵路,情绪非常激动。”

“今天下午帮助贫困户范银锄玉米。范银今年70岁,种了10亩玉米。”

“文家庄未雨绸缪,构筑村北防洪堤坝。”

“今天一大早,81岁的退休教师赵元有就来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儿子因为家有小轿车没有当上贫困户;另一个是因为资金不够,他家门口的小路暂时不能铺设水泥。苦口婆心地做了一早上工作,叫了几十声‘大叔’,终于走了,临走撂下一句话,‘明早还来!天天来!’”

“清早,75岁的贫困户杨爱莲来访,和老伴高尚生气了,闹着要把户口迁回老家神溪村。其实‘老小孩儿’如同小孩子,我和王宏苦口婆心劝说一早上,最后答应帮她去把老伴揍一顿,老人才露出笑脸。”

看武勇的朋友圈,一会儿想哭,一会儿想笑。这鸡毛蒜皮的时光啊,要把一个人磨到怎样的柔软呢?

“文家庄,现有耕地4969亩,615户,1723口人。贫困户237户588人。”这是武勇驻村不久后的记录,也是他这个大家长心中的一杆秤,他要用两年时间确保“家人”吃好,穿好,住好,还要让每个成员和谐相处。

也因此,他和队员们常常要早晨六点就展开工作,深夜才结束,甚至时时要“开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工作状态。

文家庄上空的云,建业家媳妇儿的浑源凉粉,文昌家的羊生了两只羊羔,文来喜家的牛下了一头牛犊子,从春到冬,再从冬到春,他高兴着村民的高兴,开心着村民的开心。

表面是“东家进,西家出”的平凡与波澜不惊,暗里却必须铆足劲儿,上足发条,加大马力,以至于“一个深夜,我忙完工作准备睡觉,突然满身虚汗、心脏悸动,15年的糖尿病史告诉我——低血糖了!我勉强打开房门爬到楼道里,把大同晋剧院杨院长的甜点塞到嘴里,可把闻声赶来的王宏、建明吓的不浅。”

经历了这样的危险,武勇却并不后怕,还大声说出,“作为扶贫队长和第一书记,我时刻准备为脱贫攻坚贡献一切!”

温暖的底色

“队员们这一阵子太辛苦了,本队长今天中午亲自下厨,给大伙儿做了一顿正宗的苦荞面擦圪斗,太香了!”

“今晚下大雨,不能出去买菜了,院子里揪一把榆钱,拌点莜面,吃拨烂子吧。”

“今天是扶贫队员王宏的50岁生日,晚上忙完工作一定要给他吃一碗长寿面。”

“‘十个清零’百日攻坚行动已经开始,为保证大家的体能,今天中午必须整一锅杂面擦圪斗,建明用鸡蛋、韭菜、葱头一炒。”

尽管苦,累,武勇的朋友圈却弥漫着和谐与温暖。雪中,雨中,风中,他与队员们总能相亲相爱,相依相偎,相扶相持,用爱心与巧手,将简陋的日子调剂出惊艳的色泽。

凝聚,才能出战果。团结,就是大力量。

身为蔡村镇党委副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武勇,更时时体现着自身的职责,他展示自己,更展现队友的成绩与辛苦,还将每一个上门看望与慰问的领导与朋友,以感恩的心情一一记录下来。

武勇的一张自己动手缝补衣服的照片,相信会感动许多人。那个独自坐在灯下的身影,与吕梁老家炕头上独自坐着的母亲遥遥相望。

记得一个席间,山西省文联副主席涂向东讲起一件事,说的应该就是2019年端午节,当忙完工作的武勇驱车300多公里连夜赶回老家看望母亲时,发现因照顾的亲戚外出,80多岁的老人家不会操作遥控器,只能独自对着电视机,坐在昏暗的炕头发呆。孤独,凄凉……此情此景,让这个五尺男儿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跑到院子里,一边抽自己嘴巴,一边骂自己不孝。

要说武勇扶贫700多天最大的牵挂,莫过于老母亲。武勇是家里的独子,他曾想过带母亲去文家庄,无奈条件不允许只好作罢。了解的人都知道,武勇是大孝子。因此只要节假日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陪母亲。母亲的生日,出行,生活琐碎,都零星散落在他的朋友圈中。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当大国与小家发生矛盾时,武勇用平凡的方式,演绎出一个平凡人的行动。

艺术的呈现

武勇毕竟是摄影人,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与助力扶贫,成为他独特的方式。

为助力全乡危房改造,他自费两万多元购置了无人机设备,与团队成员航拍下精确的资料。日常扶贫,村民全家福,吾乡吾民写真……手机、相机、无人机,他用多彩的影像将文家庄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呀呀学语的孩童做了全记录。一张张朴素的脸,一副副纯净的笑,让塞北之地文家庄时时荡漾在春风里。

作为省文联的一名工作人员,武勇的身边自然不缺乏艺术家。一批批艺术家好友们带着艺术品走进文家庄,牌坊上的楹联,剧场的题词,村民家的台历……再加上台上的戏曲,剧场的曲艺,广场的歌舞,让偏僻的文家庄生机勃勃,弥漫着文化气息。

在文家庄,武勇的表达是纪实的,也是艺术的。然而这些平凡琐碎汇聚,便不仅仅是一个扶贫工作者700多天的流水记录,而是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一个村庄的变迁。

实实在在的武勇,用实实在在的方式,呈现出实实在在的文家庄。从表述上,不知道说“武勇的文家庄”合适,还是“文家庄的武勇”更恰当。

不管怎样,总压不住心头一个想法,去文家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