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我的新闻人生路

□ 刘生锋

2021年12月25日 10:02:12 编辑:

每当拿到油墨飘香的 《吕梁日报》,我就由衷地感到兴奋。因为《吕梁日报》是我人生走向成功的沃土,《吕梁日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吕梁日报》是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成长为专职新闻记者、科级干部的“红娘”。

30多年前,我还是能吃得了苦、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种地放羊的农民。我出生在临县西部大山深处最偏僻的雷家碛乡刘家塔村,因家境贫穷,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回家种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艰苦的条件下,我省吃俭用自费订阅《山西农民报》《吕梁报》《新闻写作》等10多种报刊杂志,白天劳动,晚上自习,走上自己喜欢爱好的新闻写作路,每年有百余件反映农村发展变化的新闻作品见诸《吕梁报》和《临县广播站》。那时的稿费很低,块儿八毛不等,但写得多了,一月下来几十元稿费,对生活拮据的我来说,却能解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后来,随着我见报稿件的日益增多,县、乡各级政府对我很关照,免除了我在村里的劳动义务工,为我采访方便当时的县长还特批给解决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样一来,为我这个山里娃从事业余通讯报道工作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政府的关怀更加坚定了我克服困难好好采写反映农村变化新闻稿件的决心和信心。

“大灰鬼”要娶媳妇啦!这条消息传遍了临县开化乡土坌的大家小户……记得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我到邻村走亲戚,听村里的人们都说他们村里外号叫“大灰鬼”的刘志全如今改邪归正、勤劳致富要娶媳妇了。当即我就到刘志全家里了解真实情况,晚上就写了篇题为“大灰鬼”变成“致富迷”的稿子,前后经过五六次反复修改,第二天一大早徒步20华里山路到雷家碛乡邮电所,买了信封和邮票寄给《吕梁报》社。没想到,过了还没一星期时间,邮电所的邮工给我们村送报纸,这个稿子就发出来了。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刊登在《吕梁报》上,高兴的一晚上几乎没睡觉。不久,报社还寄来了5元稿费的汇款单,着实很让我高兴。这就是我在《吕梁报》见报的第一篇稿件。从此,我也就和《吕梁报》结下不解之缘。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1994年,我以在《山西日报》和《吕梁日报》发稿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破格聘用为新闻专职干部到临县新闻办工作。从此,我更加热爱《吕梁日报》并积极为之投稿。从2004年6月开始,我用半个月时间徒步深入沿黄公路建设工地采访,写出了字数多达3500个的长篇通讯《众志削壁成坦途———临县百公里沿黄石崖凿路记》,很快就被2004年10月31日的《山西日报》和《吕梁日报》头版头条采用。在2012年临县遭受“7·27”特大暴雨袭击的抗灾救灾中,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老兵,我第一时间奔赴受灾严重的临泉、兔坂、安家庄、曲峪、石白头、城庄、八堡、克虎8个乡镇的60多个村庄采访,克服交通严重受阻等许多困难,每天徒步走在泥泞的深山沟里,有时一天要走几十里山路,晚上12点还在灾区帐篷里采访,先后采访了灾区的数百名干部群众,其中采写发表在《吕梁日报》头版头条的《灾情就是命令——临县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决战“7·27”洪灾纪实》长篇通讯,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临县灾区的关注。《吕梁日报》社情系灾区还把这期报纸加印了5000份免费赠送了灾区群众,极大地鼓舞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重建家园的热情和斗志……

弹指一挥间,我从初中毕业开始写稿,现已是在新闻战线上干了30多个年头的老记者了。我这30多年的新闻人生路,特别是与《吕梁日报》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可以说新闻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从一名农民通讯员变成一名专业记者,后来还被县委提拔成为科级干部,肩负起宣传临县的使命,我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山西日报》《吕梁日报》先后以《把笔头对准基层》《省特级劳模刘生锋一年发稿突破200件20万字》《放羊娃当上省特级劳模》为题,多次报道了我的感人事迹,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新闻人的欣慰和温暖。

30多年来,作为基层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吕梁日报》对我的影响越来越深、越来越大。正是缘于我和《吕梁日报》的这种情结,使我坚定了一辈子搞新闻宣传的决心。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我自学了摄影、在电脑上写稿、邮箱里传稿,如今每天上网看当天的《吕梁日报》早已成为我一天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新闻是常干常新的,我一直从未懈怠。如今《吕梁日报》在不断发展壮大,我也成为临县新闻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尽管工作越来越忙,节奏越来越快,但我一定要把我的新闻人生路走完,继续把《吕梁日报》作为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拼搏奋进,把宣传工作干得更好,续写更精彩的新闻人生。

正是由于《吕梁日报》给了我发展的平台,我先后百余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的嘉奖,荣获了“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吕梁名记者”“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吕梁优秀人才”“吕梁市第一届青年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吕梁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还光荣当选为中共吕梁市第一、二届党代会的党代表。

回望三十余载风雨路,我与《吕梁日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难以诠释的情结。我要礼赞《吕梁日报》,它是我的挚友和知音,更是我心灵的归宿和梦想延伸的地方。

(作者系临县宣传事业发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