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三论深入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

2022年03月14日 10:21:18 编辑:

□ 本报评论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令人振奋。市“两会”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指示精神,明确了今后五年要通过实施“四二”战略,把我市建设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战胜贫困、梦圆小康是我市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全市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吕梁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精彩的答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顽强拼搏的结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2年,是接续奋斗、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认真贯彻市“两会”精神,强化系统思维,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要积极实施“四二”战略,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助推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要接力加油干,用心用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地基夯得越实,楼房才能盖得越高。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战果巩固好,这样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有后劲。因此,全市各级要压紧压实责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响鼓重槌地抓紧抓好。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四个机制”。即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机制、健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机制。要特别考虑到疫情和汛期灾害影响,对监测对象要放宽,操作程序要简化,帮扶介入要尽早,退出环节要从严,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要积极开拓进取,抓好农村产业、农民就业“两业”。产业发展、就业充分才能真正带动农民致富。要依托我市农业“特”“优”资源和发展基础,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布局,着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全市生猪、肉牛、食用菌、杂粮、马铃薯、药茶、红枣、核桃等产业优质高效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带着感情精准服务,积极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桥梁,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要加大各类技能培训力度,持续做强“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让更多农民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要强力补短板,让乡村由内而外美起来。乡村之美不仅要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的外在美,还要乡风文明的内在美。我们要着力提升村容村貌。重点开展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建筑风貌“四大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四好农村路”改建,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为群众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同时要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实施更多的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乡村更有吸引力。

要强化系统思维,做好统筹大文章。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各级各部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一定要视野宽阔、全盘考虑、综合施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一体推动。要向改革要动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三支队伍”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更加重视人才,拓宽人才引进之路,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要更加重视组织建设,把农村党支部建得更强,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稳粮保粮,严守耕地红线,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产量稳定,打牢粮食安全基础。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梦圆脱贫,再启新程,我们前进的底气更足。让我们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坚定必胜信心,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勇毅笃行,为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而接续奋斗。我们一定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在希望的田野里描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卷,让广大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视频推荐更多>>

希望之火